從扎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到提升城鎮宜居宜業支撐能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再到構建多元可持續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安徽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走出一條高質量、可持續、廣包容的城鎮化道路。作為全國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安徽按時完成國家下達的試點任務。今年,安徽8項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是被推出經驗最多的省份之一。
“重點解決城鎮存量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人口的落戶問題”
——扎實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前完成改革試點省目標任務
近日,記者來到滁州市。 “你看,這條路是龍蟠大道,那條是豐樂大道,這里就是滁州最繁華的地段。 ”高興根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他原是章廣鎮元松村村民,十年前農田被征后,來到城市務工,現在在滁州一家企業當司機。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兩年前在市政府附近買了一套商品房,安居下來了。
從“候鳥”到“居民”有多遠?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難題。
變革始于2015年。當年初,全省獲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省。戶籍制度改革、農民工服務工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以及“多規合一”、大社區體制改革等試點工作隨之全面鋪展,形成改革綜合效應。
“改革試點核心任務是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重點是解決城鎮存量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人口的落戶問題。 ”省發改委規劃處副處長李全軍說。
2015年上半年,全省制定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圍繞“人、地、錢、規劃、建設、管理”,重點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153”行動、城鄉統籌水平提升行動、產城融合促進行動和資金保障行動。其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153”行動主要包括戶籍制度改革、“五有并軌”和“三權落實”。
躋身改革試點,無疑是一次通過改革實現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
“近年來,全省切實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門檻,除合肥按大城市標準實行就業滿兩年、購買社保滿一年的落戶政策,其他15個地級市基本實現入戶零門檻。”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5年的27.6%提高到2017年的31%,年均提高1.7個百分點。自2016年初至今年6月,全省共有345.7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截至2017年底,全省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為22.5個百分點,較2013年縮小2.44個百分點,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改革攻堅,蹄疾步穩勇爭先。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通知,對第一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試點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印發全國各地借鑒。全省8條試點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是被推廣經驗最多的省份之一。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支出是長期過程”
——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建立健全成本分擔機制
“辦理居住證這么方便!不到一個星期就拿到了。 ”家住合肥市蜀山區的郭阿姨是外地人,來合肥已有幾年,拿了居住證,辦理出入境手續或駕駛證不用再往老家跑了。
“全省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了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不斷拓寬居住證的服務管理功能,使流動人口在勞動就業、子女教育、醫療衛生、證照辦理、社會保障等多領域享受市民化待遇。 ”省發改委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說,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登記流動人口525萬人,制發居住證171萬張。
讓“候鳥”長久棲居,需要進一步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解決公共服務不均等問題。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支出是長期過程,既包括新增交通、教育、養老、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社會投入,還包括農業轉移人口培訓和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費用繳納的市場支出。 ”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副處長阮華彪認為,必須建立健全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成本分擔機制,明確成本承擔主體和支出責任,確保投入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才能不斷深入推進。
省發改委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說,改革思路是多元投入、多方承擔。政府承擔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企業落實同工同酬制度,依法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費用。農業轉移人口也要積極提升融入城市社會能力。
多管齊下,亮點紛呈。 2016年,省財政廳出臺27項政策措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與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務,并設立省對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 2016年下達4.86億元,2017年下達10.49億元。
2017年,省國土資源廳從實行差別化用地標準、實施規劃統籌管控、改進用地計劃安排、優化土地供應結構等方面建立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從2016年12月到今年9月底,8個貧困縣有償調出增減掛鉤節余指標23批、3.04萬畝,獲得資金129.16億元。
建立健全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全省已發行棚戶區改造、土地儲備專項債券738.2億元。在公共服務領域積極規范推廣PPP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419個,總投資4443.7億元。
“積極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錯位發展產業”
——提升城鎮宜居宜業支撐能力,增強支撐力和綜合承載力
堯渡襪業小鎮位于東至縣城堯渡鎮區北5公里處,依據不同功能,空間格局分為特色小鎮核心區和特色生態休閑區。去年小鎮生產襪子1.5億雙,產值3.2億元,稅收1000余萬元,帶動就業1500人。 “作為東至人,我的事業發展起來了,也應把家鄉的產業帶動起來。 ”高寶霖是上海某針織企業負責人,也是東至縣堯渡襪業小鎮的主要投資方,其公司襪類出口為全國第一。
產城融合是重構產業與城市關系,破解產城分割“兩張皮”問題的關鍵。既有產業,又有城市,兩者互為一體,人才能留下來,產業才能越做越強,城市才能越來越有吸引力。
近年來,全省以推進開發區產城一體化試點為突破口,著力增強城鎮產業支撐力和綜合承載力,以產興城、以城聚產,建設智慧、人文、綠色、低碳、森林城市,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
2017年,省政府出臺《安徽省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推進符合條件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逐步縮小。
近日,省發改委等19個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積極穩定和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支持返鄉下鄉創業,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擴大就地就近就業規模。
“全省將繼續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著力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向現代產業工人轉變,在就業培訓、勞動保護等方面加強幫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融入企業。 ”省發改委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說,繼續推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返鄉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