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12 13:43:5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 焱
媒體報道,隨著直播平臺與短視頻等自媒體平臺的興起,互聯網帶來了一大批來自鄉鎮農村的創作者。他們拿起手機,記錄著自己鄉野生活的日常——復古式抓皮皮蝦、田螺肉這樣炒才好吃、唱著歌插著秧、農民的一天、我和我家豬的日常……沒有經典的構圖、沒有精致的妝容、沒有刻意的臺詞,這些“土味”的視頻利用極低的成本制作成視頻和圖文后,通過各大算法平臺分發,獲得大眾異乎尋常的歡迎。
日常生活被鏡頭化,對鄉村直播者來說,被賦予了一種特殊的意義。中國的鄉土生活,往往被認為是平凡的、底層的、微不足道的,然而通過互聯網的手段被直播且擁有大量觀眾后,就會對直播者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我是一個表演者”“我是一個示范者”“我被觀眾需要”,這樣心理上的暗示重新建構了直播者的價值,更建構了生活的意義。
這樣的例子在重慶云陽三名患脆骨癥、自稱“瓷娃娃”的姐妹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三姐妹用“梅香盡寒去”的名字在快手上開直播,5個月擁有26萬多粉絲,每天6小時,不僅直播自己的生活日常,也推銷當地土特產。直播讓她們的生活發生改變:從沒上過一天學、只能白天黑夜躺在床上的殘疾孩子,現在能通過直播自力更生,還有粉絲登門看望,她們經歷的變化豈是翻天覆地四個字能形容的。
土味直播面對的,是大量生活于城市的中青年觀看者。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審美標準、價值體系和生活節奏完全不一樣的平行世界。這樣的平行世界與現有生活構成了巨大的反差,不管其間展現的是多么平淡的細節,這個反差構成了對目前生活的文化醒示。我們慣有的“桃花源”的文化情結,使得時刻遭受著經濟與生存壓力的城市人總在幻想有這樣一個美好的鄉村所在可以向往,可以短暫停留,即使是精神上的。可以說,“土味直播”正契合了“逃離”大城市的敘事狂歡。
這就是直播時代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邏輯,從鄉村到城市概莫能外。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文化的傳播在向扁平化發展,自娛自樂成為一種可能。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土味,通過微博、快手、抖音等APP,實現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一次隔空對話。
不管觀看者的初衷是好奇還是懷舊,都是一次寶貴的鄉村被發現、被重視的機會。透過土味直播的鏡頭,鄉村又一次被“看見”,這或許能為鄉村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多機遇。用不斷更新的內容持續吸引觀眾,將是鄉村直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