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豐縣作為歐陽修故里,1978年前還是一座經濟非常落后、人口不足30萬的農業小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大幕的拉開,永豐也邁入了時代的潮流。四十年的時間讓永豐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幸福感越來越強,滿足感越來越深,生態環境越來越美。
從貧困落后到小康富足
由1978年的5789萬元,至2017年的154.95億元,永豐縣生產總值在40年間迅速躍升了267倍。2017年,永豐縣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672元和14722元,經濟社會面貌發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石頭經濟被納入全省重點工業產業集群,與循環經濟一起進入百億元產業行列,成為吉安市唯一的“雙百億產業縣”。特色富民產業種植規模突破百萬畝大關,發展家庭農場230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增至31家,綠色蔬菜被納入全省農業重點產業集群,永豐蔬菜、永豐油茶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
城鄉面貌不斷改善。縣城建成區面積由10.1平方公里拓展到17.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0.6萬人增加到16.9萬人,城鎮化率從34.6%提高到了45.3%。撫吉、昌寧、廣吉三條高速已經通車或即將建成通車。建成1609個美麗鄉村點和75個精品示范點,村莊風貌更加優美。
從憑票購買到琳瑯滿目
1978年前,永豐老百姓只能憑糧票、油票、肉票等才能購買食品。門市部、供銷社是商品供應的主要渠道。由于食品物資的匱乏,供應的時間僅有幾天,每逢年關或節假日前夕,位于永豐縣龍崗路的供應點就會簇擁著大量憑票購物的老老少少,購物長隊成為那個年代的一大街景。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永豐的生產生活物資慢慢豐富起來,商品市場逐漸活躍。今天,永豐有“甘雨亭”“東方紅”“國光”等大型超市,“四平家電”超市里面變頻空調、4K智能彩電、遙控式洗衣機等電器應有盡有,徹底告別以前永豐城鎮家庭生活水平落后的情景。家家戶戶空調彩電熱水器一應俱全,家用汽車擁有量也不斷增加,逢年過節大街上停車位一位難求的現象時有發生。
從填飽肚子到吃出健康
改革開放前,永豐一度有“低指標,瓜菜代,吃得飽,餓得快,腫了大腿腫腦袋”這樣的順口溜。由于生活物資缺乏,“填飽肚子”成為每個普通家庭的普遍愿望,可以說“吃”占據了永豐農村人的全部生活。
改革開放后,居民的餐桌逐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盛。隨著收入的增加,食物所占的消費比例也越來越低。到2017年,永豐城鎮食品煙酒支出占比28%,農村食品煙酒支出占比32.3%,基本實現吃穿不愁,生活娛樂豐富。
飲食的極大豐富導致帶來的肥胖等問題,讓居民們開始尋求健康的飲食。飲食習慣由原來的飽餐型向營養型、新鮮型、簡便型轉變。永豐人不再滿足于口腹之欲,越來越多地講究養生,既要好吃又要健康,除五谷雜糧外,蔬菜、瓜果、奶類和糕點等也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從“蝸居一隅”到“廣廈萬間”
“以前屋里面的地面是和外面一樣的土面,很多人家里的窗戶沒有玻璃,就是用塑料布或者破布當玻璃用,門的作用不是為了防風、防冷,只是為了防止外人隨便進入,由于長年失修,房子四面透風,到了冬天,外面有多冷,屋里面就有多冷”,這是老永豐人的對房子的記憶。
改革開放初期,永豐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城鎮居民以租賃房屋或單位職工住房為主,擁有自己房屋的很少。“住房靠國家,分房按等級”,房子面積分配的大小要依據級別和家里人口的數量來定。經常是一家三四口人,甚至祖孫三代一起生活。人口多、住宅面積小是當時普通居民生活狀況的常態。
如今,永豐縣城的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精致緊湊的電梯房、漂亮別致的小洋房、端莊大氣的小別墅,都受到永豐居民的歡迎。相比1978年永豐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5.4平方米,經過四十年的發展,2017年永豐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9.2余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65.9平方米,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從荒蕪閉塞到秀美通達
40年前,永豐縣位于吉泰盆地東緣,縣域內地勢高低起伏多變,是一個不通鐵路、不通水道的典型山區縣。山路崎嶇,彎道之多猶如坐過山車一般,東西部因為地勢的高低上下,被分為“上永豐”和“下永豐”。以前的永豐,由于交通不便,“上永豐”和“下永豐”之間交流甚少,景色風俗都有很大差距,作為歐陽修故里的沙溪鎮位于“上永豐”而鮮為人知。2007年11月14日,贛省道普通公路最長隧道瑤嶺隧道的通車,給山區人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便利,進一步縮短了永豐通向粵、閩等沿海地區及贛南的距離。
40年后,永豐已建成發達的高速、國道、省道及環城公路網,火車站也在預備籌建中。如今永豐人的出行也便利了許多,到吉安市走高速只需30分鐘,到省會南昌只需2.5小時。永豐的秀美山川、廬陵文化跟著交通的發展腳步逐漸“走出去”。2017年,永豐縣接待國內外旅游者247.6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6.7%和26.6%。目前,永豐縣正在發揮“歐陽修故里”品牌影響力,積極整合“古、綠、紅、藍”特色旅游資源,以紅色體驗旅游、畬族風情旅游為精品,以生態觀光旅游和鄉村休閑旅游為補充的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初見雛形,逐步樹立起了永豐“歐公故里、休閑福地”旅游形象。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永豐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