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省市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經濟成績單,在驚嘆中國經濟規模龐大的同時,也能看到各地的差距,尤其是在居民收入方面。
北上廣深一直都是中國城市的代表,這四個城市集中了中國最優秀的人才、最龐大的資金量、最先進的技術,也有中國最昂貴的房租,但他們只是中國的一部分。
在今天的文章中,你將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我們既有北上廣深等能和世界大都市比肩的一線城市,也有落后如非洲的欠發達地區。
01
最近,北上廣深都已經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經濟運營情況,這里邊除了媒體津津樂道的GDP總量和增速,還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指標離普通人更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世界上通行的衡量居民收入的指標,可支配指的是要扣除必要的稅費,比如個稅、社保等以后的收入。如果你的收入全部是工資收入,那么稅后收入就相當于可支配收入。
之前,有人認為可支配收入是剔除一些硬性支出(房貸、房租、基本生活支出等)之后,可供自由支配的收入,其實這是錯誤的。
全國來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就是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這個格局基本上沒怎么變過,但“挑戰者”一直在出現。
比如2011年,內蒙鄂爾多斯(8.900, -0.01, -0.11%)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441元,和2010年相比增加了6236元,增幅為24.74%,這個漲幅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對比廣州,2011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38元,增長12.3%,鄂爾多斯和廣州已經非常接近了
再來看看當時的北京,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903元,比廣州還低,差一點被鄂爾多斯超越。
不過,由于“資源型城市”的天然弱點,鄂爾多斯之后幾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緩,具體看下圖。
從圖上可以看出,2012年比2011年增長了1699元,2013年比2012增加了2992元,增速稍快,但2014年就出現了下滑,少增了1149元。
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鄂爾多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105元,全年可能在46000元左右,和2017年相比,增加2441元左右。
在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偶爾冒尖的還有別的城市,他們就像音符一樣,隨著經濟周期上下跳動。
比如說陜西神木縣,這個縣因煤而興,因前幾年的“房姐事件”而紅。2016年,神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萬元,達到30384元。
02
有句話叫“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般用在軍隊或公司中,是說在公司只有中層管理者穩定了,公司的基礎才能穩定,而基層執行者就像兵一樣不斷的交替和更換。
其實,這句話用在中國城市之間也是沒問題的,北上廣深等一二線城市就是“營盤”,它們經濟增長穩定,對中國經濟有“定盤星”的作用,別的城市偶爾也會冒尖,但持續性較差。
比如說,今年上半年,北上廣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其中,上海以32612元位列第一,北京、深圳分別為31079元、29799元。廣州為31540元。
除了今年上半年,我們再來看看這四個城市過去5年的數據,表現一直比較穩定。
這5年,北上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一路上漲,深圳2014年出新了下降,減少了3705元。
四個城市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最快的還是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一直齊頭并進,過去5年間,人均收入增長了50%左右。
平均算一下,北上平均每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都在10%以上。但中國除了有北上廣深,還有很多省市居民收入非常低。
以下是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名和倒數前十名,對比非常明顯。
第一名的上海大約是倒數第一名的西藏的4.75倍。如果平均到每個月,上海是5435元,西藏只有1152元。
從區域分布來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十名大部分都集中在東部地區,只有重慶屬于西部,如果不是直轄市的話,估計也進步不了前十名。
后十名絕大部分集中在西部,這明顯反映出我們經濟地區之間嚴重不平衡的現實,盡管“西部大開發”戰略已經實行18年之久,但東西部之間的經濟鴻溝還是越來越深。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異還體現在一個經濟區域內部,比如京津冀,雖然京津冀一體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但區域收入差距非常大。
2018年上半年,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079元,天津為20986元,都進入了全國前十,但這兩個市的“近鄰”河北卻與前十無緣,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434元,位于全國第16名,低于內蒙、海南等省。
從數據看,在京津冀內部,北京比天津大約多1萬元,天津比河北多大約1萬元,而河北只有北京的36.79%。
反觀長三角,浙江、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上海的差距就小一些。2018年上半年上海是32612元,全國第一,浙江是24147元,全國第三,江蘇19885元,全國第五。
從數據看,浙江比上海少8465元,江蘇比浙江少4262元。差距明顯小于京津冀之間。看來,京津冀一體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3
全國各省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為什么差距這么大?最直觀的原因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整體來看,東部經濟明顯強于西部。
經濟發展水平高,就意味著居民單位勞動價值大,相應的獲得的報酬也就高。同時,這些省市也更有能力支付較高的勞動成本。
其實,除了勞動收入,東西部省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真正拉開差距是在別的方面。
根據統計口徑,居民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性凈收入。
上述四項分別指的是:
工資性收入指就業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和各種福利。
經營凈收入指住戶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是全部經營收入中扣除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之后得到的凈收入。
財產凈收入指住戶或住戶成員將其所擁有的金融資產、住房等非金融資產和自然資源交由其他機構單位、住戶或個人支配而獲得的回報并扣除相關的費用之后得到的凈收入。
財產凈收入包括利息凈收入、紅利收入、儲蓄性保險凈收益、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租金凈收入、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
轉移凈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比如說養老金或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經常性捐贈和賠償、報銷醫療費、住戶之間的贍養收入等。
所以,除了工資性收入,經濟比較發達的省市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會比較高。
以北京為例,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079元,同比增長8.8%,其中財產凈收入增長13.2%,轉移凈收入增長9.7%,工資性收入增長8.4%,經營凈收入下降16.5%。
可以看出,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增速是快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原因很簡單,最近北京房租大漲,房東的收入自然就會增加。
另外,北京的養老金水平也明顯高于全國絕大部分省市,這些其實都是拉開和其他省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所以,為什么全國人民都往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跑,除了工資收入高,其實還有很多“潛在收入”吸引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