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河南城鎮常住人口4794.8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16%,比上年末提高1.66個百分點。
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雖然與全國平均水平58.5%仍有差距,但對河南來說,意義非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魏后凱說:“從一般經濟規律來講,城鎮化率突破50%,代表了河南城鄉發展的3個歷史性突破:由‘鄉村河南’向‘城鎮河南’快速邁進,由城鄉二元向城鄉一體穩步推進,由傳統生活向現代生活逐步演進。”
作為一個有著超過一億人口的內陸大省,如何推進城鎮化?河南的思路很清晰:以中原城市群為主體,抓好城鎮體系上下兩頭,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引領帶動大都市區建設,以中小城市和縣城為重點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構建多極支撐、大小結合的城鎮體系和空間結構,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
“以人為核心,大手拉小手,青山傍綠水。”河南省社科院環境與城市研究所所長王建國這樣詮釋河南的城鎮化。
河南沒有“攤大餅”或“抓大放小”,縣級城市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河南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能夠打造更多的城鎮化平臺,不僅可以就地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也將吸引更多的農業人口進城落戶和生活,促進空間城鎮化相對均衡發展,提高城鎮化質量。
河南新型城鎮化不是冰冷的鋼筋水泥、高樓大廈,而是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016年,河南以縣級市為重點,推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突出城市特色設計,深挖城市歷史文化,做好城市生態修復,塑造城市特色風貌,進一步完善城市特色定位。得益于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蘭考、汝州等多個縣市華麗轉身,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老鄉返鄉創業、就業安家。
“在公司種地和在老家種地可是兩碼事。”在鄭州新鄭市君源有機農場,來自南陽的金條在田里忙前忙后,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料田里的瓜果蔬菜。“在家種地,靠天收成;但在公司種地,不僅有專家技術指導,而且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種出來的有機瓜果蔬菜都是私人訂制,快遞到家。”
在金條的眼里,新鄭戶口才是“金條”。得益于河南戶籍制度改革,金條和丈夫去年初已經把居住證換成了新鄭戶口,樓房買了,兩個孩子也順利入學。“騎電動車上下班、送孩子,20分鐘就夠。”金條很滿意,“現在,我既是新鄭人,更是新鄭州人!”
新型城鎮化不僅是空間的城鎮化,更是人口的城鎮化。2014年,戶籍制度改革在河南全面提速,2016年全面推行居住證制度。截至去年底,河南共有186萬人持有居住證,同時享受教育、基本公共就業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和9項便利,特別是將進城務工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并享受同等待遇,還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
近5年來,河南共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45.02萬套,累計保障(分配)近120萬套(戶),覆蓋約360萬人;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196所、城鎮中小學206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