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日前《深圳通史》兩卷本在第2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上首發,年輕的深圳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第一部通史。圖書主編張一兵、圖書策劃南兆旭和本土歷史寫作者蔣榮耀對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理事、資深研究員、城市化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穿針引線,擔綱主持。
《深圳通史》通過出土文物、傳世典籍、手繪畫作共同呈現深圳歷史,結合區域大歷史與傳世掌故,回望7000年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家園歷史。該書的策劃出版,意在打開這扇時空之窗,引領更多人認知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看山海地緣環境如何孕育文化,看源源不斷的移民如何帶來多元的創新與發展。
據了解,20年前寫深圳古代歷史時懸而未決的遺留問題,在這部通史中都有了增補。比如現在的南頭古城,其實是由三個古城組成的,現存的是最年輕的一個。
本書的總策劃南兆旭老師認為,《深圳通史》除了手繪大量插圖以外,還獨創了一個大事年表,深圳發生某件大事的時候,中國和世界正在發生什么,有一個明顯的對比表,把深圳的歷史放在全國和世界歷史的背景下來觀照,這本《深圳通史》就變成了深圳史+簡明版中國史和世界史,讀者的眼界一下被拓展提升了。
沒想到年輕的深圳讀者對深圳的歷史也不陌生,一位90后表示他家附近本來是一處歷史遺址,但現在成了停車場。還有的讀者表示,翻看了一下《深圳通史》發現明清歷史較豐富,希望從唐到宋的歷史可以更多一些細節,更扎實有料。
美國人類學家馬立安博士捧著兩卷本的《深圳通史》感慨:以前人們一提深圳就是一個小漁村,現在這兩本書充分證明深圳不只是一個小漁村。
主持人李津逵強調,深圳本來處于中國的邊陲小鎮,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讓深圳反倒成了世界的前沿。與中國和世界的歷史接軌同步。歷史證明,不僅落后會挨打,封閉也會挨打。
深圳是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一座迅速崛起的城市,近40年來的翻天覆地的“當代歷史”引發了全球關注的目光,但是隱藏在現代深圳后面的悠久歷史與古老歲月往往被忽略。事實上,深圳自古為郡為縣,有2000多年的海洋經濟史,1700多年的城市建設史,800多年的廣府移民史,600多年的海防建設史,300多年的客家移民史,留存有非常豐富的史料。(信息來源: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