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12 10:39:37
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給7.53億中國手機用戶送上“貼心大禮包”。
這兩天,輿論和媒體都在熱議提速降費的事。“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帶城鄉全覆蓋,擴大公共場所免費上網范圍,明顯降低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讓群眾和企業切實受益,為數字中國建設加油助力。”大篇幅著墨、細節化要求,勾勒出手機網民和企業用戶美好生活的場景。
從市場邏輯上說:提速降費,無異于自我割肉,對電信運營商來說,雖裨益長遠,卻頗有痛感。正因如此,這3年來的提速降費之路,雖整體上一馬平川,一路上仍有磕磕絆絆。被詬病最多的,大概就是兩件事:一是擠牙膏,不情不愿、欲降還羞;二是玩套路,亂花迷眼、考驗智商。
最后的最后,就是官方成果和民意感受之間相去甚遠。比如工信部公布的數字顯示:提速降費3年來,國內寬帶用戶的單價下降了90%,移動通信用戶的單價下降了83.5%。只是,可能很多手機用戶要調侃一句:提速降費如此厲害,為什么我會“生在福中不知福”?
當然,統計數字不等于直觀感受。再客觀地說一句,提速降費的感受,還跟用戶的服務總購買量成正比。從圖文時代到短視頻時代,流量消費的總額也在升級,提速降費的感受就很可能稀釋在從“MB”到“G”的包月服務里。
回到2018年的提速降費上來,很多人擔心前三年的一些套路會持續上演。這個擔心,似顯多余。這當然不是說經營者的企業社會責任轉眼就到了“滿血”的狀態,而是世易時移之后的很多“新情況”由不得運營商去“精明地自由裁量”。有幾個細節,值得玩味:一是政府工作報告出來之后,當日下午的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工信部部長苗圩明確表態,“到年底之前,移動流量資費要比去年下降30%以上。”二是當晚和次日,三大基礎運營商集體表態,將立即行動、全力以赴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要求。三是緊接著的3月6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發布官方消息,稱將推動基礎電信企業抓緊落實,爭取今年7月1日實施。
這樣的速度和態度,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一方面,技術的進步讓提速降費成為可能。2017年中國平均每個手機用戶月消費流量1775MB左右,是上年的2.3倍。不過,與美、韓等國差距仍不算小。用戶越來越多、購買越來越多,成本攤薄之后,價格空間自然就出來了。另一方面,流量消費是新時代國計民生的剛需。5G時代呼之欲出,數字中國成為戰略,如果速度和價格還是攔路虎,消費者就算沒有議價權、政府恐怕也不會答應——因為提速降費已經事關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成本。此外,三大運營商之間或多或少也存在一定競爭關系,在監管部門改作風、抓效能的語境下,甩一鞭子走一步或者大玩套路把戲,恐怕“風險系數”也會越來越高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前兩次的提速降費均被民意貼牌為“不夠真誠”。今年1月份,新華社又報道稱,有消費者發現被運營商開通收費服務,而本人并不知情,事后維權也面臨重重阻礙。基礎運營商在民意口碑上,面臨著諸多輿情困局:一是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二是瑕疵事件隔三差五撩撥民意。這個時候,坐以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解釋溝通不如扎實行動。無論從樹立國字號企業形象來說、抑或是彰顯新時代社會責任而言,積極作為的、“有感覺”的提速降費是運營商的不二選擇。
說句題外話,比如今年春節假期7天,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84.9萬TB,同比增長236%。薄利多銷、提速降費,其實也沒有“割肉”那么夸張。讓利和盈利,畢竟不是魚和熊掌的關系。最后還是那句老話:多點真誠,少點套路,就讓提速降費來得再猛烈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