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中央黨校教授、城市化委員會周天勇在2018年第1期《中國人口科學》發表《遷移受阻對國民經濟影響的定量分析》。文章分析了中國由于戶籍管理、農村土地、城市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房地產等體制對人口流動和遷移造成的特殊流程,即城市化過程中的年度人口“鐘擺式”流動,長期中流動人口的“青出老回”和“在城市中漂泊”三中形態;并根據中國的實際,討論了錯過城市化人口這一特殊的范疇。
周天勇認為,流動人口多、青年從農村到城市再從城市回到農村、相當一部分進城的人口在城市中蝸居和漂泊,堆積大量的錯過城市化人口,是中國人口城市化過程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國家城市進程的一些特點,其實質是進入城市的農村人口不能真正市民化。
文章指出,2016年戶籍城市化水平只有41.2%,常住人口(也即相當部分在城鎮中常住務工的人口要青出老回)城市化率也只有57.35%,而農業中就業的勞動力比率為27.7%,就業空間狹小、勞動力生產率最低的領域中,窩積了21728萬勞動力。這樣極度扭曲的城鄉人口和勞動力就業結構,必然要對國民經濟的消費、產出和增長,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由于中國對人口流動和遷移的戶籍限制土地、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退出和進入障礙,人口流動和遷移的流程和結果有年度內鐘擺式流動、一生中青出老回和中青年時在城市中漂泊這樣的特殊性。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成為市民,有其生命最佳階段的窗口期,錯過這一窗口期,就會成為不能成為市民的錯過城市化人口。
文章結合這些人口遷移受阻的流程,用了以國際同樣人均GDP發展階段城市化水平、農業勞動力就業比例等標準值,比較中國城市化、市民化的滯后偏差,以及勞動力就業在產業中的錯配和窩積偏差,計算了體制對人口流動和遷移進行干預和阻礙時,國民經濟居民收入、消費需求和GDP產出方面的損失。
結果是:人口流動和市民化滯后按照標準值形成37175億元的損失,占當年全國居民總收入329375億元的11.29%;按照人口遷移受阻應該為城市市民而還在農村的人口損失的消費需求為 26665億,由于戶籍管制不能轉為市民的非戶籍城鎮常住居民損失的消費需求為17150億元,兩項共計消費需求損失43815億元,占當年全年居民消費總額的18.52%;由于太多的勞動力在農業中嚴重窩積,由于勞動力產業錯配,2016年損失的國內生產總值為90281億元,為當年GDP的12.13%。
周天勇認為,這種滯后,比如錯過城市化人口,越是往后,越有損失的積累放大效應,應當是這次國民經濟生產過剩和增長速度放緩的一個重要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