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南京江北的雙壟河水又發臭了,而幾個月前該河才剛進行過治理。(1月4日《現代快報》)
為什么才治理過的雙壟河又變成“黑臭河”?當地有關方面給出的解釋令人啼笑皆非:一方面說是治理的責任主體發生了變化,在交接期間無法進行后續治理;一方面又強調該河已經過治理,再治理需重新申報下一年度即2018年的計劃。
很顯然,這樣的解釋明顯是在推脫責任,治理的責任主體變了,“黑臭河”治理就可以停下來了嗎?面對群眾的反映和訴求,難道非得“等靠要”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一不堪的事實也說明相關部門在治理“黑臭河”上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更沒有找準方向使對勁。
其實,類似這種剛進行過治理河水又發黑變臭的情況,并不是只有這一條雙壟河,比如南京的內秦淮河就是幾經治理幾經反復。而在其他地方,這種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個中原因究竟何在?竊以為,不是沒有治理,更不是沒有治理效果,而是沒有采取正確的治理方法,沒有從源頭去進行治理。
從上述新聞報道的事實來看,一段數百米的河道上就有多個排污口,有的流出的明顯是生活污水,有的流出的則是發黃的泥漿水,試問:什么樣的河能經得起這樣的污染?更別說像雙壟河這種“大病初愈”的河流了。
更重要的是,一邊治污,一邊卻又在排污,誰都知道這樣的治理毫無意義,可相關部門為什么非要做這種無用功呢?原因很簡單,治污是上面要求的,不治無法向上面交代,若真要徹底的治理,不僅需要大動干戈和大量的資金,還會影響當地的GDP,進而影響領導的政績,于是在治理“黑臭河”上做做樣子、搞搞花架子就成了一些地方不二的選擇了。
可問題是,這種治理只治標不治本,在污水排放沒有徹底消除的情況下,污染回潮、河水重新變黑變臭是必然的,如此治理“黑臭河”不僅勞民傷財,更是一種亂作為、瞎折騰,實不足取。
實際上,治理“黑臭河”并不難,只要將沿河的污水統一收集起來即可,這樣經過治理的河水就不會再受到污染,河水質量自然不會再有反復。如此看來,實行雨污分流顯然是治理“黑臭河”最好也是最科學的方法。前些年,南京曾大規模地開展過雨污分流工程建設,卻因為主政者的倒臺而被擱置,去年南京又提出了全面實施雨污分流工程的三年計劃,這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但從“黑臭河”治理暴露出來的邊治污邊排污、浪費公帑等問題來看,南京顯然應該加快雨污分流工作的步伐了。而其他沒有尚未開展這一工作的地方,亦應盡快實施雨污分流工程,從源頭治理“黑臭河”,這樣污水治理方能一步到位,一勞永逸,“黑臭河”治了清、清了又變黑變臭的荒誕現象才會不再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