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三農”家底 服務鄉村振興
記者14日從國家統計局了解到,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工作已基本完成,三農普主要數據公報14日開始陸續對外發布。這是繼1996年和2006年兩次全國農業普查之后,我國又一次摸清全國“三農”家底的大普查。
三農普有何創新?十年來我國“三農”呈現哪些變化?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就此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十年來“三農”發生重大積極變化
問:普查反映出“三農”哪些變化?
答:農業普查獲得了海量反映我國“三農”最新家底的基礎數據,查清了糧食、棉花、畜禽、水產品等主要農業生產底數,系統反映了農民和農村新變化。同時,獲取了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村基礎設施及環境等方面常規統計調查沒有覆蓋的信息,填補了“三農”統計上的空白。
普查結果顯示,十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發生了重大積極變化: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現代農村建設成績斐然,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普查結果也顯示,我國“三農”還存在一些短板,主要包括農業產業化水平仍然不高,城鄉發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等。這些大量翔實的“三農”信息,為制定和完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三農”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將為實現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更加翔實的統計數據支撐。
根據事后質量抽查和對現場調查數據的分析評估結果,本次農業普查數據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數據質量可靠,真實反映了“三農”的發展變化情況。
創新手段確保數據質量
問:本次農業普查有什么創新?
答:普查內容突出“三新”,緊跟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發生的深刻變革,在摸清基本家底的前提下,聚焦農業生產經營出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農村發展新面貌和農民生活新變化。
與前兩次農業普查相比,在普查表設置上,新增規模經營戶表,將規模戶與普通農戶區別普查,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普查更加翔實,以準確反映農業現代化新進程。
在普查內容上,新增反映當前農業農村農民新變化、新特點的內容和指標,深入揭示農村土地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等新特點,全面反映十年來我國農業發展新情況、農村建設新面貌、農民生活新變化。
在普查手段上,首次在農業普查中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手持智能終端和聯網直報等現代信息技術采集和處理普查數據。
問:這次普查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證普查數據的真實性和數據質量?
答:一是嚴格依法開展普查,嚴肅查處普查違法違紀案件,對農業普查中的數據造假行為“零容忍”。
二是制定實施多項硬措施防范對普查數據人為干擾,加大普查數據審核驗收力度,組織31個檢查組對全部省(區、市)進行督導檢查。
三是制定實施農業普查現場登記數據質量控制辦法,對現場登記階段的各個環節實行全過程的數據質量控制,確保普查對象不重不漏,普查數據真實可信。
四是普查人員嚴格按照方案,逐一核實普查單位信息,認真細致進行普查登記,確保普查資料不重不漏、真實完整。
五是通過廣泛動員和宣傳,廣大農民朋友對農業普查有了進一步認識,積極支持參與農業普查,配合程度不斷提高。
六是使用手持移動采集終端(PDA)、聯網直報、遙感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裝備開展普查,推動普查工作及其成果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用科技創新成果保證數據質量、提高普查效率。
用好海量數據服務鄉村振興
問:如何更好地利用三農普的海量數據?
答:這次普查將按照開發、開放、共享的原則,深入開發應用這次農業普查獲得的海量數據,并通過普查公報、出版物、網絡向社會發布,為社會公眾提供翔實的“三農”基礎信息,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提供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生產決策信息,直接受益的就是廣大農村居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
這次普查的大量數據,也為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更好把握農業農村發展變化趨勢,編制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更有針對性地完善和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更有力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奔小康提供有力的統計決策支撐。
問:農業普查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答:根據普查總體安排,三農普的各項任務將于2018年年底完成,下一步將重點做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農普辦在14日發布一號公報后,還會陸續發布四個公報,并通過編印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等發布更為詳細的普查結果。
二是積極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普查資料的系列深度研究,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統計支撐。
三是充分利用普查取得的基礎資料和組織實施經驗,完善我國農村統計制度和方法,改進統計手段,健全統計指標體系和數據采集渠道,完善農村統計調查工作平臺。
四是對農業普查進行全面總結,充分反映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對普查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