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的地標——大廠民族宮,不久前獲得業內頗具分量的國際獎項——“美國建筑獎”。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中國城市運營論壇”上,大廠民族宮的主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自豪地宣布了上述消息。
通體潔白的大廠民族宮四面環水,燈光亮起,恢弘的圓頂和繁復雕花的高大拱洞倒映成雙,宛如水中升起的殿堂。它充滿民族風情,又簡潔現代,完全改變了人們對大廠的老印象。
“文化藝術與城市建筑是塑造城市靈魂最佳的途徑,有了魂,新的城鎮群才會活起來。”曾主持設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何鏡堂說。
城市發展轉型
大廠距北京中央商務區(CBD)僅約60公里,這個回族自治縣是北京市場上牛羊肉的主要來源地之一。開裝修公司的高和東2015年到大廠時,覺得這里像個“大農村”;2017年以來,他的裝修生意單接不完,公司墻上列滿了新小區的開盤消息,大廠的城市建設猛然加速。
帶來變化的,是中國實施中的“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按規劃,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廊坊、保定、唐山等11個地級市構成“首都城市圈”。大廠,在這個圈的中部核心區。
“京津冀一體化”吹響了中國城市發展轉型的號角。隨后,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構想相繼公布。觀察人士認為,這意味著“超級城市”的腳步放緩,中國轉向重點發展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大城市群。
“在多元城市化背景下,各地城市規劃正走出純物質性和技術性的層面,更注重對外部世界,包括文化、社會、環境等綜合效應的考量。”華夏城市運營研究院院長林竹說。
大廠民族宮就是當地政府希望打造的一張特色“文化名片”。何鏡堂將其喻為“社區”——“它是一個家園般的文化中心,為社區居民尤其是穆斯林群眾提供了心靈棲息的場所。”
如何塑造城市之魂?“2017中國城市運營論壇”上,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投資機構、城市運營商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46名政府官員,分享了經驗和見解。
論壇執行主席林竹引入了一個法律概念——城市IP。“IP是知識產權的英文縮寫,這里可以理解為‘核心創意+全行業鏈條’。”他認為,一個城市的“靈魂”就是一個具有知識產權性質的創意,但它不能“飄在空中”,而要在實體、金融和服務等各方面“落地”為一種可持續、有競爭力的發展模式。
城鎮新格局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展示了一張夜晚燈光亮起的中國地圖。“中國未來的城市群有二十來個,但所在區域的發展并不均衡。”他舉例說,長三角城市群“燈火最輝煌”,但中游城市群除了武漢、長沙、南昌三個點,中間地帶的燈光不多,說明“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
徐林認為,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應放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高度去理解。
就是說,這樣的城鎮格局中,一定要有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其次是構建便捷快速的立體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第三要優化生態空間的分布,最后是進行產業的合理分工,發揮各自優勢。
中國城鎮化率從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6年的逾57%,城區常住人口達100萬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常住人口超千萬的“超級城市”越來越多,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不能期待所有人口都往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流動。”徐林說,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小城鎮將是新型城鎮化的“主攻方向”,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也離不開城鎮化戰略的支撐。
“大城善”“小城美”
林竹曾參與推動粵東城市群中一個新區的“轉型升級”。他的團隊用先進地理信息系統對整個島的生態要素進行評估,劃分成已建區、適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對應不同的開發強度。當地有大量潮汕傳統民居和建筑,他們一一登記,加以保護。
在傳承和保護基礎上,當地政府和市場主體共同出資,發展健康養生、養老產業;打造潮汕歷史文化博覽園,設立文化藝術創意基金,提升了整個城市乃至區域整體的價值。
“發展理念真的變了——以前是GDP先行,現在都追求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林竹感慨。
令西方城市規劃專家驚訝的是,在中國的大城市,哪怕一個“小”項目也會涉及那么多的人口流動。但這也正說明中國城市化面臨著資源稀缺、人均占有量偏低的現實挑戰,比如缺水、空氣污染等。
今年9月底,北京公布新的城市總規提出,要著力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綠色、智慧、宜居的世界級城市群。
林竹覺得,這符合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當城鎮化率過了50%,粗放式的城市開發逐步過渡到集約化、內涵式的城市運營發展階段,帶來的變化就是“大城善”“小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