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近日報道,作為北京市首個采用開放街區的公租房項目,郭公莊公租房一期總規模21萬平方米,采用分區建設方式,總共可提供3000套公租房。另據了解,郭公莊公租房已開始選房,即將入住郭公莊公租房的居民對其評價是,“這個小區不太一樣,外面沒有圍墻,一樓有大堂,里面還有商業步行街”。
街區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早在2016年2月,中央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就提出,“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不少人對于街區制還比較陌生,心存疑慮,尤其是擔心安全問題。那么郭公莊公租房又是如何保障居民安全的?
據報道,“在每棟樓的一層、二層和頂層,每家房屋內都配備了紅外報警器,住戶出門時只要按下家中的啟動按鈕,紅外報警器就會啟動監測,一旦探測到入侵,紅外報警器就會立即發出報警,小區的中控平臺上也能同步收到報警信號。”可以說,郭公莊公租房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居民的安全問題,給安全系統注入了更多科技含量,有效提升了安全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確保居民住得安心。
郭公莊公租房無疑為街區制的推行提供了一些成功經驗,其中很重要一點是街區制社區應該努力成為智慧社區。關于街區制,國外有一些成型的經驗,但是并不一定都適合目前我國的國情。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正如在科技領域要實現彎道超車一樣,與其亦步亦趨,不如另起爐灶。近年來,智慧社區逐漸深入人心,很多地方都對此進行探索,并且在實踐中收到良好效果。推行街區制可以與建設智慧社區同步,讓二者互相促進、融合。如果說智慧社區更多體現為現代化居民小區內在的技術含量、管理體系和運作模式,那么街區制就可以視為現代化居民小區外在的建筑形態、分布格局和功能規劃。
從我國互聯網發展的大環境來看,也具備了將街區制與智慧社區合二為一的條件。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與普通人生活結合得比較緊密,尤其是在服務方面具備了細致、人性化、易于操作等一系列特點,這些都是實現街區制與智慧社區融合發展的重要前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在街區制與智慧社區充分融合發展的基礎之上,普法、執法、治安、建章立制等相關工作都能得以順利開展,小區居民的規則意識和法治素養會不斷得到提升,推動創新社會治理、全面依法治國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