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中秋假日疊加,構成了一個長達8天的“超級假期”。隨著假期結束,相關數據和盤點一并出爐——據國家旅游局消息,2017年國慶中秋假日旅游市場供給充足、需求旺盛、運行平穩、安全有序,全國未發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無重大旅游投訴,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836億元,前7天與2016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
人們印象中的長假總會不時爆出一些堵心的事,比如某個景區出現了大面積的旅客滯留,有游客實施了不文明的行為,某地發生了嚴重的交通事故,個別游客“被宰”、被傷等等,而今年,類似的事情鮮有發生。
新華社10月8日的報道盤點了此次雙節長假的幾個關鍵詞——“正能量”“厲害了,我的國”“文明節儉成時尚”……這當然不能涵蓋所有人的感受,但對一些假日新風,人們還是有目共睹的。某種角度上說,過節放假也見證了一種成長和改變,包括個人、家庭的變化,也包括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
比如,旅游文明程度的提高。近年來,旅游文明逐漸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通過宣傳引導、制度建設、法規執行和落實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每一個人、每一個游客都是一張“地域名片”“國家名片”,個體的行為可能影響、抹黑整個地域甚至國家的形象和聲譽,進而有了更多旅游自律。據媒體報道,今年國慶假期,在天安門廣場堅守11年的老環衛工人表示,“游人多了,垃圾量卻降了”;高鐵上,一位父親陪著兩個孩子在車廂連接處玩耍,只因“孩子頑皮,怕影響別人”;景區里,有游客將瓜子殼小心地裝在塑料袋里……帶著文明去旅游,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并且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踐行。
比如,休假內涵和形式的多元。長假應該怎么過?今年顯然有不少新意和亮點。在北京,有地鐵列車的車廂里刷滿了此前“眾籌”來的對祖國的表白——“祖國母親,咱倆一個星座的!”“請原諒我文采不夠,對祖國的愛不可名狀”;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吸引了眾多游客。在全國多地,生態旅游、智慧旅游得到推廣。在境外旅游,國人動輒大手筆“買買買”的情況減少,更傾向于深度了解國外的歷史文化,“鄉村小鎮游”“博物館主題游”等受歡迎,參觀大學、看籃球比賽、觀看文藝演出等成為熱門選擇。不難發現,人們的假日生活已經不是簡單的吃喝玩樂,而是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更多追求——長見識、有文化、涵養自己。
此外,旅游、休假中,人們也感受到了國家發展、社會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進步。“350公里!‘復興號’開啟中國高鐵新時速”“中國高鐵進入土耳其”“FAST射電望遠鏡:一起聆聽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聲音’”“移動支付刷海外”“共享單車隨便騎”……與往年國慶長假“曬人山人海”“吐槽車水馬龍”相比,今年與中國創新、中國智造有關的話題占據了不少傳播平臺,“我為祖國點贊”等成為朋友圈熱詞。與此同時,相關職能部門組織、調度力量,采取各種措施,保旅游產品供給、保公共服務質量、保市場監管秩序,節日期間的反“四風”也用上了大數據和“黑科技”。
不可否認,假期中仍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不夠文明的事情發生,但“瑕不掩瑜”,隨著國人整體素養的提高,類似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少。
有網友調侃,這個假期太過“綿長”,但“綿長”的假期并不枯燥。不管是與家人團聚、出游,還是宅在家里放空自己、看別人狂歡,哪怕是在忙碌的加班、堅守崗位中度過,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成長和感悟。人們曬出的喜與樂、想與思,感知到的各種變遷、便捷與成就,萌生的各種家國情懷與自豪感,無一不是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國家發展進步的映射。厲害了,我的國!加油吧,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