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保護區為了方便游客觀賞藏羚羊,專門修建了觀景臺。但隨著游客一同涌來的還有生活垃圾。據澎湃新聞報道,可可西里保護區對游客扔下的垃圾非常頭疼,“昨天我們才撿干凈,怎么今天又成這樣樣子了。”各保護站的巡山員也希望借助媒體發聲,呼吁游客自覺地把垃圾帶走。
可可西里保護區的麻煩,其實是每一位亂扔垃圾的游客的恥辱。只不過這些“幕后黑手”的名字不為人知罷了。當我們在談旅游經濟如何火熱,基礎設施建設讓外出如何方便,當我們在欣賞朋友圈里一張張“人美景贊”的照片時,切不可忽略還有一道隱形的風景,那就是游客素質。
還記得若干年前,新聞說國外一些大型活動過后地面沒有垃圾,讓國人羨慕不已。但羨慕歸羨慕,這些年我們做得還是不夠好。
且看近年的一些報道。去年國慶期間,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上演了一場汽車越野“英雄會”,個別司機離開時將垃圾埋進沙漠,事后當地環衛局組織上百名環衛工人清理;今年夏天,貴州省一個小山村涌進數萬人避暑,每天產生垃圾50多噸,亂扔亂丟現象普遍;還有前段時間發生的,“清華北大凌晨排隊,校園內垃圾遍地”等等。
每有類似新聞發生,都會出現關于“素質還是管理”的爭論。其實素質與管理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缺一不可,相互反饋。沒有良好的素質,再好的管理也會形同虛設。對于可可西里這樣偏遠、人手不足、基礎設施薄弱的地方來說,游客的個人素質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綜藝節目《了不起的挑戰》中,嘉賓曾挑戰在張家界景區的懸崖下撿垃圾。人們由此知道,某些低素質游客隨手扔的垃圾,竟然要靠清潔工冒著生命危險去撿。亂扔垃圾的罪惡感不應該僅停留在看節目的幾十分鐘里,更應該延續到日常生活和外出旅游的每一分鐘。
為了應對垃圾亂象,有些地方出了歪招,比如煙臺一漁民島向登島游客收每人5元的衛生費。收費欠缺手續,但當地“不想變成垃圾島”的心理可以理解。我們都要明白,所有亂丟的垃圾都是有成本的,要么是清潔工的辛苦,要么是被破壞的生態。
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人員有個設想,聯合三大運營商,讓每一位即將到來的游客或是司機及時收到“請自覺把垃圾帶走”的提醒短信。還不知道這個設想能否實現以及實行效果如何,但這樣的短信本來是不必發的。因為在垃圾桶不夠或沒有垃圾桶的地方,隨手帶走垃圾應該是每個游客的標準動作,只有幼兒園小朋友才需要如此基礎的文明常識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