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中國內地和香港債券市場的債券通已于7月3日正式開通,其中的“北向通”率先上線運行。目前,債券通主要的交易場所是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由于有了債券通,國際投資者投資的模式已由此前的“中介代理”升級為“一點接入”式。這是繼滬港通、深港通建立之后,我國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實現互聯互通的又一個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我國資本賬戶對外開放的又一個重要舉措。
與滬港通、深港通溝通內地與香港的股票交易不一樣的是,債券通用于溝通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中的債券交易,它將方便國際機構進入中國內地債券市場,從而促進內地債券市場的活躍。到目前,債券通開通已有一周,從交易情況來看,運行情況良好。
談到債券通的建立,輿論往往首先關注能夠有多少國際資金被吸引進入內地債券市場。這當然是一個重要方面,已經有機構經測算認為可以有1000多億美元進入債市。其實,債券通的開設,還有著比吸引資金更重要的意義,通過吸引國際機構介入我國債券市場,為債券市場建立起與國際市場掛鉤的機制,推動我國債券市場與國際制度接軌。而由于目前債券通主要用于銀行間債券市場,因此它還能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未來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消減以后,它將成為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工具。另外一個需要看到的前景是,債券通的建立還有助于香港鞏固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隨著將來“南向通”上線運行,內地資金通過這個途徑涌入香港債券市場,有望推動港島債市活躍。
但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于此番債券通的開通,普通投資者并沒有產生強烈的反響,不像當初開通股票滬港通、深港通一樣給予足夠的關注和熱情的期待。即使是媒體,在最初進行過報道以后,一周時間過去,已經很少對其再有過關注。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很好理解的原因是,我國的債券交易市場一直不夠活躍,投資者普遍喜歡投資股票等高風險產品,對于債券類產品缺乏興趣。
其實,債券與股票,是資本市場這架“大車”的兩個重要“輪子”。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資本市場重建的“開路先鋒”就是債券,市場建立早期,一些投資者大都是從債券投資獲得成功以后逐漸發展起來的。債券與股票一樣,都是市場上重要的直接融資工具,但是,由于管理部門近年來一直將市場發展重心放在股票上,積極推動企業通過IPO籌資,對于債券市場的發展,不像對股票市場發展那樣上心盡力。這種情況反映到市場上,就造成了市場的投資重點過度向股票傾斜,債券市場受到了投資者的冷落。
這種股市過熱而債市過冷的狀況,對于整個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最近,我國證券期貨市場開始實行投資者分類制度,被劃為保守型和謹慎型的投資者將只能從事債券類投資,這引起了市場上的很大意見。不能說這些意見沒有一點道理,以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的冷清局面,投資者很難對其產生親近感和興趣。因此,通過債券通引入國際上的債券投資機構,推動我國內地債券市場走向活躍,有利于將一部分缺乏股市投資素質的投資者吸引到債券市場上來,減緩股票市場的壓力。
當然,要發展債券市場,推進我國資本市場股債“雙輪”協調發展,除了通過債券通這樣的通道引入國際資本以外,還需要加快改革市場機制,特別是管理部門,不能簡單地把推動企業IPO當作政績,要更多地引導企業轉變觀念,更多地通過發行債券來實現籌資目標。只有當越來越多的債券投資品種出現在市場上,只有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債券市場發生興趣并愿意積極投資,債券通的建立才是有意義的。只有做好這個基礎性的工作,建立債券通期望實現的諸多目標才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