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第十二屆G20峰會在德國漢堡落下帷幕。此次峰會由于各個大國間關系互動備受各界關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海湖莊園會晤后進行第二次碰面;東道主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對美國退出TTP和巴黎氣候協定表示不滿;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漫長曲折的英國脫歐之路上尋求經濟伙伴。在如此復雜的大背景下,G20漢堡峰會無疑成為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博弈舞臺。
做大世界經濟蛋糕
漢堡峰會把“塑造聯動世界”作為主題,這與杭州峰會提出的二十國集團方案——建設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一脈相承。事實上,從2016年G20杭州峰會到2017年1月達沃斯經濟論壇,從6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剛舉辦的G20漢堡峰會,中國一直堅持全球化發展的大方向,不斷為世界發展和全球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展現著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當前全球經濟在緩慢中復蘇,勢頭向好,但仍然存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等深層次矛盾,以及貿易保護、民粹主義帶來的逆全球化挑戰。習近平主席在漢堡峰會上關于世界經濟形勢提出了四點意見,明確表達了中國堅持開放包容,推動聯動增長的發展理念和行動決心,是中國繼續堅定不移走全球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其中主要的亮點包括:
第一,堅持開放型世界經濟,做大世界經濟蛋糕,開放發展,互利共贏。第二,深化落實杭州峰會達成的創新發展共識,為世界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動力。第三,重視和改善經濟發展失衡,加強包容性經濟增長。第四,完善全球治理,加強政策協調。習近平提出,“特別是要加強宏觀政策溝通,防范金融市場風險,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推動金融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當前經濟增長乏力,G20應繼續扮演好角色。中國以繼續推動全球化的立場參與G20峰會對于歐洲來講是強大支撐,中國也正在成為支持和推動全球化的新動能。今年法國的大選,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鋒對峙,最后支持全球化的法國新總理馬克龍當選。中國支持全球化開放世界發展的立場,對于歐洲繼續堅持全球化也是一個強有力的支撐。
G20峰會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家鄉漢堡舉辦,也是對堅持全球化的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支持。德國很重視全球化、貿易和氣候變化等議題,在峰會期間對積極捍衛全球化的中國待以很多禮遇,尤其是默克爾在舉辦G20峰會前夕仍抽出時間接待習主席的國事訪問,這本身也說明中德關系存在機遇和潛力。此外,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表示支持全球化,并呼吁全體歐盟成員國保持信心、加強團結。歐盟兩個主要大國的攜手,為全球化在歐洲的發展奠定了基調。中國和歐洲主要國家堅持全球化的立場,是這次G20的一個亮點。
金磚五國是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中美關系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雙邊貿易關系之一,中美關系的穩定對于推動全球化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前,在海湖莊園會晤中,中美達成了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并已取得重要進展。中美兩國元首三個月后再次見面,有利于把握好百日計劃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促進雙方進一步商談開展一年合作計劃。
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還與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進行了會見。多邊首腦在不同的討論環節共同探索政策方案,這種溝通交流機制的加強也有利于朝核問題的解決。
此次峰會的另一重要成果是,習近平主席7日在漢堡還主持了金磚國家領導人非正式會晤,就金磚五國加強團結協作、合力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等方面達成重要共識。金磚五國是G20機制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在全球經濟低迷時,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50%。習主席曾指出,“金磚國家就像五根手指,伸開來各有所長,攥起來就是一只拳頭。”這次的會晤不僅有效協調了五國在本次G20峰會各項議題上的立場,還為今年9月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提前做好溝通。
2016年是反全球化風潮的旺盛之年,英國舉行公投退出歐盟,特朗普總統在全球掀起政治化民粹運動熱潮,意大利憲法改革公投失敗后總理倫齊宣布辭職,歐洲遭遇難民危機,民粹主義黨派興起。全球化進程屢經動蕩,逆全球化浪潮迅猛來襲。反觀中國,其貿易額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幾百億演變至現在的幾萬億,這其中的巨大變量與全球化的盛行息息相關。加入WTO后的這15年中,中國迅速崛起,生產力位居全世界第一,身處在世界話語體系的頂端。作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中國應在反全球化的風波中逆勢而上,堅定不移地進一步完善、捍衛和推動全球化。
越開放越和平
對于世界來說,全球化的積極意義何在?縱觀歷史,戰后70多年來,大面積的世界戰爭未再爆發,這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化。經濟、貿易、文化各方面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交往為人類帶來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代。經濟、貿易、人文的互相融合確保了人類命運的共同體,避免了地緣政治和軍事沖突,越開放越安全,越開放越和平。這也是全球化的核心意義。
全球化的深遠意義不可小覷,雖然其進程布滿荊棘又充斥著不確定性,但其前景仍然值得期待。2017年5月的法國大選中,崇尚全球化、自由化的馬克龍獲勝,這象征著右翼民粹的看法回歸理性,反全球化的勢力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兇猛。勒龐的退潮則代表了民粹主義的失敗,這為全球貿易和政治局勢的穩定化增加了砝碼。
在逆全球化與全球化的碰撞中,中、美、歐間的關系雖錯綜復雜,但良性互動也在增加。中國與德國的關系正處在歷史上的最佳時期,德國對全球化的態度是非常開放和包容的,中德關系預計將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加強。特朗普總統提出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于歐洲來講是不可接受的。對于中國來講,早期時候,中國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也并非很積極;但是空氣污染使中國意識到自身正深受其害,所以中國的環保治理現在變得非常積極,有歐洲同盟軍以后,再加上“一帶一路”帶來的與德國經濟上的往來會進一步加深中德、中歐之間的關系。德國是歐洲經濟火車頭,中國是亞洲經濟火車頭,倘若中德可以建立經濟合作關系,這對于穩定世界局勢,促進中歐之間合作,捍衛全球化都非常重要。
歐洲在氣候變化、經貿方面需要中國,而美國的振興也需要中國,中國目前在國際上的地位比較有利。中國一直以來支持、捍衛全球化的舉措也在國際上不斷地迎來好評,增加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應加強與美國的雙邊了解,鼓勵美國繼續在全球化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求同存異,聚焦合作,管控分歧。
縱覽漢堡峰會,開放、創新、包容、聯動,習主席以這四個關鍵詞再一次在國際舞臺重申了中國推動新一輪全球化的理念和問題解決方案,這與二十國集團的宗旨也高度契合。未來各國還需增進交流和互信,合作推動聯動增長和包容性全球化,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