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稱作“環境保護史上最大規模行動”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已滿三個月。在此期間,28個督查組共檢查了3萬余家企業(單位),揪出2萬多家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問題率超過6成。4月開始,環保部從全國抽調5600名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并密集通報每日督查結果。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展開“環境保護史上最大規模行動”是非常必要的。在空氣質量方面,京津冀地區一些城市與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相比,一直存在比較大的差距,這種不利局面是由地理位置、氣候、產業結構等基礎條件造成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人口較多,區域內擁有龐大的重化工產業,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污染物排放強度處于高位,非常容易形成區域性大氣重污染。
此番強化督查采取“大兵團”出擊形式,從全國抽調數千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及周邊各重點城市,實施不間斷駐點督查。對于采取這種超常規的“大兵團作戰”治理方式,有輿論提出質疑,認為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但是,要想打贏京津冀空氣質量的環保攻堅戰,“大兵團作戰”幾乎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三十多年,伴隨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近年來,新建的高污染項目已明顯減少,污染增量得到初步遏制,但是,許多地方的污染問題并未緩解,導致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反復出現難以根治的主要原因,就是“存量”污染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出于稅收和就業考慮,對“存量”污染企業往往溫柔以待,而一些違法企業為了賺取利潤更是視環境為無物。在這種態勢下,小規模、低級別的環保檢查根本于事無補,經常是環保人員前腳剛走,污染企業馬上死灰復燃,繼續生產并肆意排污。
只有采取“大兵團作戰”方式打擊環保違法,才可能讓京津冀地區空氣質量取得根本性轉變。首先,要想解決問題,必須看清問題的全貌。此番強化督查以來,督查組先后揪出2萬多家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查出問題的比例超過6成,如此嚴重且廣泛存在的企業非法排污現象說明了什么?是新環保法實施兩年多之后的今天,企業違法更嚴重了嗎?顯然不是,非法排污現象一直存在,只是在當前全方位、大規模的執法行動面前,隱藏在冰山一角下的內幕被充分暴露出來了。而這種真實景象的暴露,正是解決京津冀大氣污染問題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只有“大兵團作戰”才能讓相關問題得以充分的暴露,同時,也只有“大兵團”出擊才能比較徹底地阻斷一些地方對環保監測及執法的干預,才能不斷落實地方政府的環保責任,并扭轉重發展、輕環保的不良意識。“大兵團作戰”的強化督查模式,還可以有效樹立環保部門鐵腕執法的形象,并展示出持續且強大的治理壓力。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扭轉企業中廣泛存在的投機意識,讓環境問題企業改變心理預期,心甘情愿地徹底整改,通過轉型升級成為守法企業并獲得健康發展。
在目前環保督查“大兵團作戰”的強大壓力下,不法企業拒絕檢查、阻撓執法事件仍時有發生,這種情況顯示出環境違法的頑固性,也再次表明當前“大兵團”出擊的必要性。本次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為期一年,但環保督查“大兵團作戰”并不應該以此為限,只要“存量”污染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沒有得到全面遏制,只要京津冀地區藍天保衛戰尚未取得決定性勝利,“大兵團”的環保出擊就應該持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