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如何防止校園“毒跑道”再次引起社會關注。去年以來,上海、福建、山東等省市陸續出臺了更為嚴格的塑膠跑道建設標準,“多環芳烴”“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等以往國家標準中沒有限制的有害物質被列入“黑名單”。隨著各地地方標準的實施,部分之前陷入停工的校園跑道建設陸續準備恢復施工。
從2014年開始,北京、蘇州、無錫等多地學校發生“毒跑道”事件。“毒跑道”的背后,是劣質產品盛行、違規施工、監管不力,更暴露出相應標準的滯后。現行的塑膠跑道領域國標僅為推薦性標準,對相關有毒有害物質規定欠缺,而且并未涉及施工驗收環節。鑒于此,去年6月教育部叫停了在建和擬建的塑膠跑道,并積極與國家標準委對接,推動相關標準修訂工作。
如今,塑膠跑道“新國標”——《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標準,已經形成了第三次修訂建議稿,目前正在進行適用調研。同時,不少地方已經行動起來,相繼頒布了自己的標準。“最嚴”普遍成為各地塑膠跑道標準的關鍵詞,有的地方甚至參照的是3歲以下兒童玩具的要求,幾乎可以達到“吃”的級別。在“新國標”正式出臺前,這些地方標準讓塑膠跑道建設有章可循,各地停工項目有望重新恢復施工,早日讓師生用上合格跑道。
不過,新標準出臺后,過去已建成的塑膠跑道將如何處理,許多地方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去年11月,現行塑膠跑道國家標準主要起草人師建華做客央視《新聞1+1》。面對主持人白巖松“新國標出臺后,不符合的跑道是否要鏟掉”的提問,師建華表示:“這也不一定,各個地方的財力不同,各個地方的環境也不同。”試想,如果單純根據財力而定,一些地方很可能采取“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對已建成的塑膠跑道選擇性忽視。
去年暑假,教育部部署各地對學校“塑膠跑道”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排查,逐一登記造冊、摸清底數。根據教育部去年9月公布的數字,全國中小學共有塑膠跑道68792塊,正在建的4799塊,已經鏟除的93塊。在當時的專項整治中,6萬塊塑膠跑道中的絕大多數被認為符合現行國標而保留下來。但“新國標”和地方標準對相關有毒有害物質的規定更加全面,并且增加了跑道設計、施工、環保和驗收等內容,許多已建成的塑膠跑道都可能不達標。
誠然,現有的塑膠跑道標準低、質量差,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受到當時的建設標準和施工工藝的限制,但“毒跑道”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危害,并不會因為“歷史原因”而網開一面。當原塑膠跑道標準被證明存在漏洞和不足時,我們就應該及時糾錯。糾錯,不僅是出臺更為嚴格的新標準,更體現在嚴格依照“新國標”“新地標”對已建成跑道進行改造升級,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去年,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做客江蘇新聞廣播“政風熱線”時透露,江蘇省塑膠跑道新標準正在起草,“屆時舊跑道也將按新標準再次檢測,不達標的要整改,甚至鏟除。”敢于“翻舊賬”,應該成為各地的共識。直面現有塑膠跑道的歷史缺陷,按照新出臺的標準改造,堅決對毒跑道說不,這才是負責任的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