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馬云說:“下一個能超過我的人,一定出現在健康產業里。”
有人會以為,健康產業是這么一下子火起來的。但冷靜思考,這也是時勢使然。在中國,與快速城鎮化相伴的城市病及生態環境惡化給健康生活造成極大壓力的現實,以及民眾對健康重要性的認知度提升,正為蓬勃發展的健康管理和服務產業帶來機遇。
大健康產業未來的藍海在哪里?企業應該在哪里落子布局呢?傳統產業和健康產業如何結合起來形成新模式?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十年,我國健康產業的消費額將在目前的基礎上以幾何級增長,形成一個全球引人矚目的市場。
狹義的健康產業范圍僅僅涵蓋醫藥產銷及醫療服務直接相關的產業。
據國家食藥監總局統計數據,截止2015年底,我國有藥品生產企業5065家,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制劑生產國,產品的97%為仿制藥,藥品同質化嚴重,低水平重復問題突出。
我國醫療領域的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醫院,這其中又以公立醫院為主。最好的醫生又集中在最好的三甲醫院。目前,一些醫療領域的民營企業熱衷于收購醫院。哈爾濱譽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吉滿認為,未來最大的機遇是能否掌握優秀的醫生資源,同時幫助公眾找到適合的醫生。
中醫藥產業已成為國家新經濟增長點。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的中醫藥工業總產值已達7866億元,占醫藥產業規模近1/3,中藥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隨著人們的生活物質越來越好,人們對飲食更加講究健康與科學,藥膳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目前,中醫藥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標準數量達649項,中醫藥發展平均年增長率約為29%,中醫藥有西藥無法替代的特點與功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讓世界再次肯定中醫藥價值,中醫藥正在不斷走向世界,遍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中醫藥事業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醫藥交流,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而廣義的健康產業范圍可以按照起始鏈條和流程去囊括,包括產業上游的生態農業、水凈化、空氣凈化和清潔能源,中游的綠色食品加工生產及其交易平臺(生鮮電商)、綠色餐飲,下游的移動醫療、養老地產、臨終關懷及殯葬服務等等,而輔助互聯網健康產業整個鏈條的還有人壽保險、與健康相關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等。
廣義的健康產業里生態農業是最燒錢的,前期投入很大。比如柳傳志的聯想控股在佳沃農業投下了巨資,仍遠遠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但在互聯網+的攪動下,綠色食品的加工及交易平臺特別是生鮮電商和綠色餐飲,又更進一步與大眾生活發生連接。
凈水行業在我國雖有20多年的歷史,但目前國內市場的格局仍處于開發階段,普及率還很低,有預測認為,若有30%的家庭使用凈水器,市場需求就會升至1.2億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800億元。而空氣凈化與水凈化相比,更是成了當下中國人亟需的健康產品。以首都北京為代表的中國城市空氣霧霾污染,導致出現大量空氣凈化需求。一時間,空氣凈化涌入了眾多企業,推出的各類空氣凈化器令人眼花繚亂。
就像渴望安全的食物,我們還想要干凈的水和新鮮的空氣。理論上隨著科技進步會越來越好,但這治標不治本。從源頭上解決水和空氣污染,才會使民眾的健康得到保障。這需要政府的深度介入和直接操盤,民間力量和資本是無法根本解決的。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仍將面臨巨大壓力。
當下最熱門的“互聯網+醫療”的產業,其基本模式是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可穿戴設備等構建平臺,以O2O方式提供健康管理和服務。在東軟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朝霞看來,“互聯網+醫療”之所以能成為風口里的風口,主要原因是老齡化引起的養老管理問題和日益嚴峻的慢性病問題。
今天不舍得花錢預防,以后會花更多的錢去治病。2015年1月28日發布的《2014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展狀況藍皮書》顯示,我國移動醫療APP發展迅速,現階段已達2000多款。2014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30.1億元,比2013年增長26.8%。2017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125.3億元。看病不用去醫院掛號診治,不用擔心自己的主治醫師是否權威,不用為自己疾病有心理負擔,還能跟其他患者互相交流……移動醫療的出現讓這一切成為現實。愛康國賓集團董事長張黎剛認為,“未來,可以通過數據監控一個人是否健康成長。”
可穿戴健康設備是移動醫療的細分領域。目前市場上的醫療可穿戴設備還只是一些智能手環、心率監測等相對簡單的設備,但由于它能幫助人們足不出戶完成監測、診療流程,節約成本,因此醫療可穿戴設備被認為潛力無限。據ABI公司預測,用于遠程病人監控以及在線專業醫療的應用將在2017年占到整體可穿戴無線設備市場的20%。而根據BCC Research的預測,移動醫療市場將從2010年的98億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230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18.6%。
移動醫療APP數量的爆發式增長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和我國醫療環境密不可分。由于醫療作為剛性需求,資源的不足和分配不均加重了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而移動醫療則可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能夠提高效率、簡化流程并讓醫療服務更具人性化。對于民眾,痛點在利用互聯網使健康管理、養生咨詢和看病、治病都變得便捷、優質,即使不能大大降低醫療成本,回歸到合理的物價區間也是非常不錯的。有預測認為,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等將積極嘗試與醫院有關的新模式、新技術。如果把懂技術的科學家、懂商業的人才和資金提供方結合起來,中國大健康領域或許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只是移動醫療領域現在涌入大量熱錢,創業項目過于密集,可能在一兩年之內,會死掉一大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項全球性調查,全世界符合真正健康標準的人僅占總人口的5%,醫院診斷患各種疾病的人占總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在健康養生方面,我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需求,同時,人類的健康問題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重大挑戰。如果以目前美國健康產品人均消費水平推算,我國至少有17.4萬億元的增長空間,發展健康服務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業的拉動,消費市場的增長,勞動力的就業,都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80%的疾病,特別是心臟病和糖尿病、70%的中風和50%的癌癥都是可以通過健康的養生觀念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世界健康產業協會主席、北京醫學科學研究院院長陳學忠表示。在他看來,醫療保健服務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健康養生服務產業的發展更是迫在眉睫。
可穿戴醫療設備
“目前,健康服務業已經成長為一個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改善項目辦公室營養與健康產業聯盟主任于小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全球醫療健康旅游每年以20%~30%的速度遞增,所帶來的消費是普通旅游消費的兩倍以上,給目的地帶來十分可觀的收入。
無論是在需求端還是供給端,參與各方都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方式進入。從根本上看,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需求十分巨大。不過,在看到巨大機遇的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大健康產業面臨的挑戰。優勝劣汰將伴隨健康產業成為社會的關注熱點,各種市場規則和商業生態的完善將在大健康產業發展中逐漸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