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79%到59.68%,8.89個百分點的距離看似是一個不經意的“小數”,實則反映出淮安近些年來城鎮化水平已然上升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而推動這一“小數”不斷放大的則是淮安常住人口的不斷凈流入和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動因自然是淮安中心城市、蘇北重要中心城市“雙輪驅動”下的城市發展動力及潛力。
昨天,市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淮安城鎮化水平達到59.68%,比“十二五”初的2010年高出8.89個百分點,比上一年的58.15%高出1.53個百分點。對比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的目標,淮安已然提前四年基本達“國標”。
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的統計口徑,城鎮化率=城鎮人口/總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計算,常住人口是指在本地區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城鎮人口每提高一個百分點,GDP增長1.5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每遞增1%,經濟就增長1.2%。這意味著,城鎮人口增長越快,GDP的蛋糕往往越大;城鎮化率越高,經濟增長也就更可期。
從常住人口的角度看,2016年全市人口為489萬人,比上一年增加1.8萬人,比2014年增加3.79萬人,比2013年增加6.31萬人,比2012年增加8.7萬人。從數據的逐年遞增看,淮安近幾年來呈現出人口凈流入的態勢,對應的是CDP的蛋糕在做大。具體到各個縣區,淮安區以98.85萬常住人口居首,漣水縣以84.8萬人列次席,排在第三的是淮陰區,其常住人口達到78.15萬人。此外,常住人口超50萬人的還有清江浦區(67.4萬人)和盱眙縣(65.35萬人)。
常住人口多,并不代表城鎮化率就高。比如,淮安人口“第一城”淮安區,其城鎮化率為51.63%,僅高于淮陰區和漣水縣。有趣的是,這三個縣區無論是常住人口還是戶籍人口,均處在淮安人口板塊中的三甲之列,這側面反映出這三個地方的城鎮人口占比相對小一些。倒是經濟開發區(25.2萬人)、工業園區(2.25萬人)實現了100%的城鎮化率,通俗地講,這兩個區的人都是“城里人”。清江浦區的城鎮化率位居第三,達到89%(合并前的原清河區從2010年至2015年的城鎮化率也是100%),這表明該區不僅人多,而且“城里人”也多。而其他縣區板塊城鎮化率均未過60%,但也不低于51.5%。
常住人口的流向,是一項非常值得關注的人口、經濟指標,它反映出人們在一個時期內對某一區域入住、生活和工作的意愿。記者粗略測算比較了一下近五年來淮安各縣區人口流動的情況發現,各縣區均表現為人口凈增加的情況,其中清江浦區五年凈增1.8萬人最多,金湖縣凈增500人最少;近三年來,各縣區人口流動出現了分化,但仍然表現為凈增加的態勢,僅有經濟開發區凈增了1.13萬人,其它基本以千計,這一動向與城市發展的軌跡還是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向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