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賓:
金德鈞: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
張幼云: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前中國就業促進會執行副會長
劉儀舜: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王秉忱: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資深參事
歐陽東:城市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出版社總編輯
袁于飛:光明日報主任記者
王虹航:中國建設報主任記者
王勝偉:搜狐網主編
甘承浩:新浪樂居新聞編輯
1月23日,第二十五期城市化茶話——攜手十年新春茶話暨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新聞發布會在住建部舉行。
參加本次活動的嘉賓有: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金德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前中國就業促進會執行副會長張幼云,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劉儀舜,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資深參事王秉忱,城市化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副秘書長顧晴、劉洋,城市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出版社總編輯歐陽東,以及來自中新社、光明日報、中國建設報、新浪、搜狐、城市化雜志等主流媒體的記者。活動由蔡義鴻秘書長主持。
金德鈞主任首先全面介紹了城市化委員會十年來的主要工作,并表示,今年將適時舉辦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重點關注特色小鎮建設和提升城市化質量。
蔡義鴻秘書長介紹了2017年城市化委員會工作計劃,并提交委員會領導審議。
茶話會上,嘉賓們對城市化委員會十年來所做的工作表示贊賞,認為其作為國內城市化領域的第一個民間機構,開啟了歷史的先河。展開的研究工作、論壇活動、平臺建設等,不僅接地氣,而且得到了高層的重視;不僅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而且在國際交流中產生了影響力。城市化委員會正在發揮著一個智庫的作用。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十年發展回顧
金德鈞: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任
今年,城市化委員會進入第十個年頭了,借這個機會,我把城市化委員會的一些工作簡單地給各位領導和新聞界的朋友們匯報一下。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簡稱:城市化委員會)2008年1月創辦,今年已經進入第十年。十年來,城市化委員會從戰略研究、城市規劃、市政建設、建筑設計、土地制度、產業布局、人口結構、社會建設等多領域關注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規律,重點關注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與對策、經驗與教訓,全面反映中國城市化狀況,為國家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政策依據和決策參考。努力打造“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第一品牌”。
一、領導關懷、各界參與
作為中國城市化研究領域的第一個民間組織,城市化委員會的成長離不開領導的關懷、部委的支持和各界翹楚的積極參與,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科技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指導下,城市化委員會聯合官、產、學、研、資、媒等各界資源,構筑戰略研究、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投資融資、建筑設計、社會建設等多領域的“跨界·融合”一體化智庫服務平臺,參與城市化委員會工作研究的人員所涉及的國家部委和知名機構有:住建部、國土部、水利部、科技部、環保部、國家發改委、農業部、文化部、商務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等,城市化委員會的委員達千人。
時任城市化委員會榮譽主任的王文元、毛如柏,現任榮譽主任龍永圖,榮譽顧問陳吉寧、鄒德慈、許靖華、李京文、王思敬、范維澄、張澤、王浩、侯立安等院士,以及時
任住建部副部長齊驥、時任國土部副部長胡存智、時任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深圳市委原書記李灝、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等一直給予委員會關注和支持。
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社會活動家和媒體朋友一直是城市化委員會工作的大力支持者、積極參與者。正是有各方面的關心、參與和幫助,城市化委員會才能健康地
成長起來,才能與大家一起走到今天,并攜手走向未來。我做為城市化委員會的主任在此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謝!
二、研究工作
城市化委員會成立伊始推出了“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工程”,包括《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和《城市化典型案例》等研究課題,對加強政府部門與城市化相關產業的工作聯系與行業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國家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政策依據和決策參考。
1、《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
《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2007年底啟動以來,已發布了7本:《中國城市化率現狀調查報告》、《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2008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2009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2010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2012年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對新中國建國以來的城市化發展歷程與變化規律進行了系統研究,第一次系統梳理、調查研究了中國城市化率狀況,填補了我國在城市化率研究方面的空白,成為該領域最具權威性的指標,被各界廣泛引用;第一個將戶籍城市化率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相對比,提出并系統分析了中國存在的“半城市化”現象,為推動中國的戶籍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5年匯編出版的《中國城市化率調查報告2006—2012年》,在當年布魯塞爾舉行的“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論壇”上與歐洲專家進行交流,受到好評。
關于我國的城市化率,我還得多說兩句:
當前,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明顯滯后, 2.3億多農民工沒有市民化,仍然處于“半城市化”的狀態,沒有享受或者沒有完整地享受城市居民應該有的國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救助、住房保障,以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這樣一些政治權利。
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人戶分離人口(即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2億人,比上年末減少203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5億人,比上年末減少171萬人。我們城市化委員會2012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的戶籍城市化率為35.33%,與52.57%的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相差達17.24個百分點,涉及人口達2.32億。由于我國在戶籍制度上已經取消農業戶口,戶籍城市化率的相關數據已經無法統計,但我國“半城市化”是現實存在,并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2006—2012年我國“戶籍城市化率”年度增長值分別為0.4、0.35、0.49、0.40、0.54和0.62個百分點,結合這幾年我國推進市民化力度比較大的實際,城市化委員會預測2013—2016年我國的“戶籍城市化率”年度遞增約0.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我國2016年的“戶籍城市化率”約為39%—40%。盡管在數據統計方面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但我們還將繼續堅持把這項研究工作做下去,一會也聽聽大家的意見與建議。
2、《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
在城市化率量化系統分析基礎上,城市化委員會2010年提出《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這一研究課題。該課題啟動以來,先后發布了1、《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編寫提綱征求意見稿;2、《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2011征求意見稿;3、《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試行版);4、《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并將近三年發布的《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相關資料進行匯編,希望社會各界對這一課題有所了解,提出更多、更好、更符合中國實際的意見與建議,真正把這一研究課題做好、做實,提升中國城市化的質量。
3、《城市化典型案例》
為進一步確立和強化典型案例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借鑒和示范作用,加強城市化委員會與城市化各相關行業創新主體之間的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挖掘一批特色鮮明、牽動高層、引起各地關注的一線實踐案例,2009 年城市化委員會啟動案例庫建設,主要關注國內外城市化進程中的典型案例,通過收集、整理、分類匯編,目前已經收錄匯編70多個案例,成為中國城市化領域交流、總結、借鑒經驗,汲取失敗、警示與教訓的重要內容與模式。
其中,2011年推出的《山東省德州市和諧城市化“兩區同建”的實踐探索》典型案例受到李克強總理的高度關注,他先后4次考察德州;2011年推出的《廣東省順德北滘工業設計之都與魅力小鎮的轉型升級之路》典型案例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2015年推出的《湖南長沙板倉小鎮:市民下鄉的大膽試驗》典型案例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國家領導的重視。
三、學術活動
1、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
是城市化委員會主辦的年度盛典,至今成功舉辦了九屆,峰會所討論的主題分別是:1、“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城市化?”;2、“土地·金融·可持續發展”;3、“中國掀起世界第三次城市化浪潮”;4、 “十二五:中國城市化道路的歷史性選擇”;5、“十二五:聚焦中國城市化質量”;6、“人的城市化”;7、“城鎮化質量與速度”;8、“新型城鎮化與土地利用”;9、“我的城市,我的家鄉——十三五背景下新型城鎮化的人文關懷”。每一屆峰會在主題上體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超前的戰略眼光,也成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農民工參與面最廣的盛典,被認為是最“接地氣”的峰會。
2、中國城市化論壇
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中國城市化論壇”24屆,以公益性、民間性、建設性、開放性為特色,探討中國城市化的根本問題,總結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系統性主張和建議,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積極的社會意義。力圖沖破長期以來專業分割、舍本逐末的學界困局,以“發言權”對話,不以“話語權”對話,以真知灼見互動交鋒,最終形成可以轉化為法規政策建議的建設性意見。如以 “京津冀一體化與北京第三代衛星城——永清模式的人文情懷”、“城鎮化與中小城市市容與環衛問題及解決方案”、“中國面臨巨型城市的挑戰”、“新型城鎮化與城鎮化質量”等熱點話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3、城市化茶話活動
每月舉辦一期,邀請企業精英、領軍人物和相關行業專家,以及政府政策決策部門官員,就城市化領域的熱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的小規模學術研討活動,為業內人士提供極具價值的實踐與理論互動,為政府決策提供精準案例。2013年以來,已舉辦24期,每期城市化“茶話”活動均受到廣泛關注與傳播。
4、考察調研
依托城市化委員會各專業領域上下游產業“跨界—融合”這一智庫平臺優勢,我們組織權威專家、優秀企業家、戰略咨詢人士和資深媒體人士,對城市化委員會關注或申請調研的城市、鄉鎮、開發區、企業、項目與技術產品等展開考察調研,通過深入一線,實地走訪,掌握一手材料,探討在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總結發展中的經驗與教訓,幫助各界更準確地認識中國城市化在發展過程中的存在的區域性、多樣性,同時也為調研對象排憂解難,提出發展建議,助力城市化健康發展。
四、主要傳播平臺
1、《城市化》雜志
《城市化》雜志,月刊,是國內第一份關注城市化的科技期刊。通過政策解讀、論壇對話、學術研究、案例解讀、文化交流、社會熱點等視角,重點報道國內外城市化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與對策、經驗與教訓等,為國家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政策依據和決策參考,為宣傳普及城市化做出了貢獻。
自2008年1月創刊至今,已出版97期,刊發權威專家學者的各類文章達2100多篇,專題180多個,得到各方的好評和關注。
2、城市化網(www.lunwentd.com)
是城市化委員會官方網站、中國城市化領域第一門戶網站、中國城市化研究領域專業性網站,受到眾多搜索引擎的關注與推薦,以“城市化網”、“城市化”、“中國城鎮化”、“中國城市化論壇”等關鍵詞搜索,均名列榜首。
3、城市化委員會微信平臺
為城市化委員會委員提供及時有效、豐富多彩的專業資訊,是關注委員動態的平臺和窗口,是委員成員間聯絡互動的橋梁與紐帶。
再次感謝社會各界對我們城市化委員會工作的大力支持與厚愛!并向在座的各位拜年啦!祝各位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城市化委員會2017年主要工作計劃
蔡義鴻: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秘書長、《城市化》雜志社社長、副編審
我簡單介紹一下2017年城市化委員會工作計劃。
首先,2017年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因為城市化委員會到今年整整十年了。所以,今年我們將舉辦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主要內容包括十周年慶典以及十年來的工作和成果展示,峰會將緊緊圍繞特色小鎮、提升中國城市化質量這兩個議題展開,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給我們提出好的建議。
其次,舉辦城市化領域專業大型活動。活動仍然圍繞提升中國城市化質量這一主題展開。目前,我們與一些城市以及歐盟、聯合國相關機構做了溝通,得到他們的認可。
第三,舉辦中國城市化論壇和系列城市化茶話活動。
第四,在以往重點關注城市長沙、佛山、深圳、湛江、海南、汕頭、徐州等的基礎上,繼續做好重點關注城市的考察調研工作,希望在相關的項目合作和課題研究方面展開實質性的合作。
第五,關于課題研究。一、繼續做好城市化率調查報告。二、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結合重點關注城市,開展城市化質量評估體系試點,希望做成可操作的、有指導性的、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
第六,結合城市化委員會十年來的工作,將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研究、城市化人物、城市化十年前沿理論、城市化隨筆等編輯成書,出版發行。
第七,推進城市化委員會研究基地建設,實現城市化委員會十年來推崇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可持續城市化的示范項目,為全國和世界作出應有貢獻。
第八,繼續辦好《城市化》雜志和城市化網,突出城市化委員會獨家報道內容,通過做好專題策劃,提高欄目的專業性和可讀性。
第九,加強組織建設,這涉及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專委會建設,二是加強秘書處人才隊伍建設。
今天,我將2017年度城市化委員會工作計劃提交給主任們進行討論,希望大家多提意見,會后我們將結合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后發給大家。
謝謝!
城市化委員會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張幼云: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前中國就業促進會執行副會長
聽了金德鈞主任的十年工作回顧和蔡義鴻秘書長介紹的2017年工作設想,我覺得很好。城市化委員會走過十年,回頭看所取得的成績,挺不容易,我首先表示敬佩。就像剛才金主任在他的講話當中講到的,城市化委員會是國內城市化領域的第一個民間組織,開啟了一個先河。盡管還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但是我覺得城市化委員會真不容易,特別是剛才講到的峰會、雜志、論壇、案例和起到的作用,而且跟國際交流產生的影響,我認為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關于城市化率的研究工作,做的很深入,不僅在社會上產生了影響,而且引起了高層的重視,在此表示祝賀,也向堅守在城市化委員會領域工作的以蔡義鴻為代表的工作團隊表示敬佩,希望你們能堅持下去。開展城市化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工作非常重要,當然做起來很不容易,我參加過幾次指標體系的討論,深知其中的難度。現在,這方面工作亟需加強專業性和科學性,要讓這份評估指標體系經得起各方面考驗,要拿的出去。
國內有沒有在城市化領域做了很多研究性的機構呢?有。出的報告、藍皮書都有,但是有一點,城市化委員會的特色就在于接地氣,這是現在很需要的。當然,接地氣要有很好的專業科學的技術背景,同時戰略思路要富有開創性和引領性,如何轉化為操作層面,城市化委員會通過各種方式包括對中國優秀農民工的表彰等,關注城市化中的人,這些都做得很好。結合2017年的工作重點,我覺得涉及面很廣,而且看的出來這些工作在深化、在拔高,又拔高、又深化是不矛盾的,戰略層面的思考在拔高,當然,需要進一步的系統化,同時要更深入地結合基層,在操作層面落地,夯實這些工作。
這些工作要做好,背后要有資金的支持,可以成立相應的基金會。另外,還要有團隊,沒有研發團隊是不行的。現在國家力推PPP模式,像城市化委員會這樣的民間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公益的性質,怎么做PPP?我希望在這方面可以研究一下。因為類似這樣的機構,不能全是公益,很大程度上不搞市場化運作又行不通,怎么做,這里面涉及到創新。
2017年,城市化委員會成立十周年,如何向前發展,我們要創造一個什么樣的模式,希望出現一個什么樣的愿景,需要再討論。
城市化委員會十年來取得的成績令人自豪
劉儀舜: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很高興參加這個茶話會,聽了金主任的報告,我感覺城市化委員會從事的事業非常重要,在金主任的領導下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證明了我們這個委員會是真正干事的,我為我們委員會十年來取得的成績和我們這批人員奮斗的結果感到非常自豪。
張幼云副主任曾經說,什么都不干,這件事情要干。我有一次向一位老領導匯報說,我除了城市化委員會這個職務,其他職務都辭了,這位領導說這件事情一定要干到底。為什么大家有這么大的精神干這件事情?為什么大家有這個認識?因為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要在國際上立住腳,靠什么?靠的就是城市化,只有老百姓、只有農民有錢了,能拉動內需,中國才能發展起來,只靠投資拉動內需是不行的,一定要把農民問題解決好。
我1964年到江西農村去勞動,種了一季棉花、兩季水稻,趕上“四清”,把我抽出來了。我挑擔子,種麥子,種水稻,一個夏天就穿一條短褲,鞋和襪子都沒有,深刻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舉兩個例子,種秧苗的時候,我挑一扁擔的糞,一邊走一邊撒,手腳全在水里,兩只手要把糞捏碎,塞到水稻下面,一個夏天磨的肩膀都是泡,那個時候把頸椎壓彎了,現在頸椎都不敢動,就是年輕的時候造成的。那時候,一個農民干一天只有一毛錢,非常窮,當地沒有產業,就靠種糧食,怎么發財?那時候想貪污腐敗,也就是隊長、會計、保管勾結起來,最多分一點糧食而已。
今天的農村不一樣了,村長可能都是億萬富翁。當時部里調我回來,我不肯。領導問我為什么不肯回來,我說,這個地方這么好的條件怎么這么窮,我們來了就走嗎?他說,你說怎么辦?我說,不把這個公社的經濟搞上去,怎么能走,我愿意跟農民在一起,我愿意當農民。現在想想,當時很天真。后來領導說,我在公社當書記,你在生產隊當隊長,我們幾個人可以把工作搞上去嗎?我說不行,大環境不行,政策不行,資源怎么弄?他說,既然如此,你就回去。我就這樣回到了北京。
城市化是我們國家走向現代化的一個根本措施,但是一個農民進城,要住房子、要建基礎設施、要搞工業園、農業生態園、要就業,這些投資不得了。有機構計算,一個農民進城需要50萬元,那么,8億農民進城就需要400萬億元,靠全國的力量推進,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國家是有辦法的,而且我們國家很有錢,就是怎么用而已。
剛才張幼云副主任提到關于城市化發展的基金問題,這是我到委員會來最想做的事情,但推動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可能是中央沒有成立城市化的課題組,也沒有人關心搞城市化發展基金。從我們城市化委員會來講,我們按照金主任講的2017年的工作安排,這些事情需要基金搞試點,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想辦法。有了基金,我們搞特色小鎮、研究課題、試點,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城市化委員會在發揮智庫作用
歐陽東:城市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出版社總編輯
聽了介紹,我感到,在金德鈞主任的帶領下、蔡義鴻秘書長的執行下,城市化委員會十年來做了這么多事請,真的挺感動的,體現了現在提倡的擔當精神。
最近,我們和蔡秘書長正在研究策劃,就城市化委員會十周年慶典出版案例、前沿、訪談、論壇等方面的書籍,希望把這些作為一個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保存下來,這也是歷史的印記,是取得的很不錯的成績。
我們中國城市出版社最近與建筑工業出版社合并,這使得我們可以更好地發展。希望我們兩家以后多溝通、多協調、互相扶持。我認為,城市化委員會做的工作應該是國家智庫做的,關注的是宏大的事業,是上層領導應該關注的。我原來提出一個想法,城市出版社也好,建工出版社也好,我們一年出的書,出版社留下了什么?出版社也存在轉型的問題,將來怎么從書庫變成智庫,應該有一個專家型的團隊,不光是作者提供好了資料,我們編輯發行、營銷就完了,也存在一個書庫向智庫轉變的過程。今后,和城市化委員會攜手,希望城市化委員會的專家也能夠成為我們出版社的智力支撐。另外,我們出版社和中央網信辦成立了中國村鎮文化傳播中心,致力于將特色小鎮,還有傳統村落等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通過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輸出。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可以和城市化委員會一起做一些工作。還有,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住宅、新型木結構、鋼結構,包括海綿城市、地下管廊建設等都提出了很多具體指標,我們雙方也可以結合,將項目落地,摸索出盈利模式。
推進城市化要做好項目落地
王虹航:中國建設報主任記者
很高興參加這個活動,首先向金德鈞主任帶領下的城市化委員會取得的成績表示敬意,多年來一直參加城市化委員會舉辦的論壇、專業會議,一直在學習。我覺得,中國城市化管理應該在國務院下設一個專業委員會才能搞好,因為城市化這個命題很大。我一直在報社工作,最近剛剛去地方掛職,我感到我們在城市化方面的大方向是沒有錯的,但是很多東西如何落地很重要,中國的城市化怎么走很重要。
我剛去這個縣沒多久就遇上了國務院扶貧驗收年度檢查,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在我們還有592個貧困縣,6000萬人口要在兩三年內全部脫貧,這不是小事。所以,城市化和我們現在的工作——脫貧攻堅、新常態都直接關聯。
聽了城市化委員會十年來的工作,包括從事的研究工作、學術活動以及宣傳平臺建設等。我認為,在務虛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把城市化的工作與新常態的關系搞清楚,落實到基層,市也好、縣也好,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所在的這個縣在青海省,據他們介紹,青海省70%甚至80%以上的縣都有中央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對PPP的支持是沒有問題的,但我發現,還有錢解決不了的事情。以我們縣為例,現在搞綜合現代農業、縣域旅游,搞了兩年,也沒有形成產業效果,說明這里面有很多問題。現在許多地方又在推行全域旅游,錢不少,而且有些項目已經在逐步實施,但在這個過程中,地方上還是希望能夠有比較好的全域旅游規劃設計方案,如果旅游搞好了,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土地上的十幾個村的村民都全部城市化了?同時還可以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因為有數據表明,我們中國人在國外消費遠遠比國內消費多得多。這說明,人們不是不想在國內消費,而是我們還提供不了比國外更好的體驗和服務。另外在鄉村改造中,盡管有財政支持,鄉村建設得很好,但帶來了一個大問題,就是原始風貌沒有了,改造完的村都是現代建筑,一模一樣。我們講傳承、創新,現在,不但傳承沒有了,創新更談不上。這些都讓我感到,不管干什么事兒,沒有錢是不行的,但是錢也不是萬能的。
城市化委員會舉辦的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袁于飛:光明日報主任記者
我每次過來都是學習的,去年一年受益匪淺,參加過第二十四屆中國城市化論壇論道中小城市垃圾解決方案、第二十二期城市化茶話——電梯安全與城市居住生活品質和第二十三期城市化茶話——城市化質量評估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寫了幾篇大稿子,報社都很滿意。這不是我的功勞,都是在座的專家的功勞。每次來,我都愿意多聽聽,既有觀點,又有案例,又是針對一些現實的問題去討論,報紙現在也都在強調轉型,需要接地氣的話題,所以,每次城市化委員會有什么活動,我都一定來這里扎扎實實學習幾個小時,確實感到收獲很大。
總結講話:
金德鈞:2017年城市化委員會工作重點聚焦村鎮、政策、人的城市化
再次感謝各位嘉賓以及媒體朋友,大家都談了很好的觀點。我經常強調,我們城市化委員會的工作具有綜合性,也像大家談到的,2017年我們的工作集中點、突出點既不局限于某一個小問題上,也不要走題。
中國的城鎮化,我還是說城市化,是不可逆轉的,因為這是社會變遷、轉型的過程,不管是新常態還是過去,都不會阻礙或者轉變這個進程,中國的社會轉型是歷史的必然。
當前中國城市化的增長點在哪里?一是在中國的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消化已經進城的農業人口,怎么讓他們變成市民,讓他們進城后生活環境好一些,讓老居民和新居民結合得好一些。也就是說,要解決環境的問題,還要解決社會保障的問題,是特大城市的重點任務。其次,特大城市要向周邊輻射,帶動周邊的中小城市甚至鄉村的發展。
增長點最大的在哪里?就在村鎮,小城市,因為只有這些地方才可以更多地容納從農村轉移出來的人口,實現就地城市化。這其中,第一要解決有活干,有錢賺的問題,也就是就業問題。現在搞特色小鎮、搞旅游,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第二要解決建設真正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的問題。還有個大問題,就是政府的政策,如何讓農民帶著他們的財產進城。
人的城市化是新型城鎮化的實質,所以,我們城市化委員會今年工作的重點方向可以定位在村鎮、政策、人的城市化這三方面,工作方式和手段也是三方面:一是研究問題。哪些問題需要組織專家進行研究,通過各種宣傳,讓大家認識到城鎮化具體應該怎么搞,同時也讓大家有一個思想觀念的轉變。二是做好案例示范。哪些案例好,怎么好,立了什么條件,解決了什么問題,值得大家借鑒,這些是非常有利的。三是大的、帶有普遍性的、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有了想法和意見,通過專題報告擴大我們的影響。
參會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