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將新型城鎮化提升到了國家戰略。新型城鎮化就是要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推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在城市化委員會發布的“2015年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名單中,建設腳印城市、海綿城市、循環城市——湛江城市綠色城市化之實踐、山東省禹城市以“兩區同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探索與實踐、長沙縣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北京市平谷區大興莊鎮西柏店村“美麗智慧鄉村”集成創新試點建設的實踐、丹麥區域供暖技術助理香格里拉治理空氣污染,分別以踐行新型城鎮化所取得的引領示范作用,喜獲“2015年中國城市化典型案例”榮譽稱號。
活動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活動是為了總結、交流各地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發揮典型案例對中國特色城市化的帶動借鑒作用,以期為中國的城市化探索出適合不同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模式,提升中國城市化的質量。
在獲獎案例中,湛江就近年來有序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針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尤其是城市經濟運行、交通運行中暴露出來的矛盾和問題,從城市發展的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大膽探索實踐,創新城市建設思路,理清城市發展方向,按照車行暢順、慢行宜人、水行生態、風行流通、物行循環“五行”要求,提出并加快建設腳印城市、海綿城市、循環城市“三個城市”,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的城市發展之路。目前,湛江建設“三個城市”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和支持,重塑了城市活力,讓湛江從“車輪城市”向“腳印城市”轉型;重構了生態框架,讓湛江從“水泥森林”向“海綿城市”轉型;重建了物行循環,讓湛江從“垃圾圍城”向“循環城市”轉型。
在建設“三個城市”的過程中,建設循環城市,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促進湛江城市與產業雙轉型,以循環經濟模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設腳印城市和海綿城市,以公共交通、綠色交通為核心,成為解決城市擁堵,引導低碳出行,建設綠色、生態、安全、宜居之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型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轉型發展,謀求后發崛起的湛江“既要經濟崛起,又要藍天碧水”的必由之路;腳印城市、海綿城市和循環城市三位一體,有機融合在新型城鎮化的全過程,也成為湛江推動城市轉型、實現綠色化發展、回歸人本城市的綱領與宣言。
地處山東省西北部的德州禹城市,為傳統農業縣市,全市村多村小,村均人口比全省少271人,500人以下的村占到60%,農村這種現狀產生五大難題: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農民負擔重;很難選出有能力的帶頭人,村級班子力量偏弱;村多村散,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效果差;農村宅基地占地過多,浪費嚴重;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現代農業發展緩慢。這五大難題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進程。為此,禹城近年來積極探索傳統平原農區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特色路徑,認真踐行“三個1億人”的發展內涵。按照“政府主導、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群眾自愿、社會參與、依法依規、梯次推進”的原則,依托土地增減掛鉤政策,以農村城鎮化為重點,以農民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為路徑,同步推進農村產業園區和新社區建設,即“兩區同建”,實現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工作開展六年來,先后建成新型農村社區37個,其中純農村社區25個,累計整體搬遷村莊108個,8.6萬群眾住進了環境優美、服務完善、配套健全、舒適宜居的新社區;同步發展各類園區96個,吸納社區群眾就業6萬余人。2015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9.53%,年均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高于山東省和全國平均增速。
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項目,按照“城鎮化的鄉村、鄉村式的城鎮”的發展目標,走出了一條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其創新亮點主要表現在:一是開創了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模式。項目按照“企業市場運作、政府推動和監督、基層組織參與決策、群眾意愿充分表達”的建設模式,充分整合了政府、市場和農村資源,使政府行政資源、項目資源,市場資本資源、人才資源,農村自然資源等要素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激發了農村發展的內在動力,為徹底解決“三農”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二是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改革。先后開展了土地確權、土地流轉、土地增減掛鉤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同價同權試點等農村土地綜合改革,實現了土地混合運營,逐步推進農村土地資源的資產化、資本化,大大提升農村土地價值,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率先實施多規合一。項目形成了以民生規劃、生態規劃、產業規劃、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形成規劃之間的相互協調推進,做到了規劃的可落地、可實施。四是創新鄉村社會治理。完善了以黨的領導為核心,推進村企共建黨建工作,形成了以自治組織、監督組織為基礎,以群團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為補充村級治理組織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村、誠信立村、產業興村、文化強村”。五是形成了鄉村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堅持企業主導,對資源進行統籌配置,充分研究市場需求,規劃了具有比較優勢、有市場空間、有就業吸納能力,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完整產業體系,布局了生態產業、文化、教育、鄉村旅游和鄉村地產五大產業。
從2014年年初,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和平谷區政府選取平谷區大興莊鎮西柏店村開始建設并實施“美麗智慧鄉村”集成創新試點項目,試圖找到一條在廣大農村落實十八大精神、建設美麗中國、推動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
據悉,西柏店村在“美麗智慧鄉村”建設上,主要圍繞生產、生活、生態、社會服務四個方面展開,分為美麗鄉村建設和智慧鄉村建設兩部分。在美麗建設方面,以改善農村生活、生態環境為目標,通過實施生活污水景觀化處理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村容村貌綜合升級改造規劃,改善村容村貌,用新理念、新技術提升外在形象。在智慧鄉村建設方面,通過實施一期建設內容包括美麗智慧西柏店綜合服務平臺(村級網站、手機APP網站、多系統管理平臺)、設施大棚物聯網智能監控系統、農產品溯源管理系統及數據采集終端APP、村內視頻監控系統、覆蓋村域的無線網絡接入環境、村委會局域網等六項工程;二期建設內容包括綜合服務平臺的升級優化、數據采集方式的優化、微信推廣與銷售系統、農民使用技能定期培訓,讓“美麗智慧鄉村”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新手段、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路徑、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新載體、構建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典型。
西柏店村是北京市第一個美麗智慧鄉村建設試點,具有北方村莊的代表性,兩年多的實踐和成效也驗證了美麗智慧鄉村這種建設模式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丹麥區域供暖技術助力香格里拉治理空氣污染案例,則為區域供暖推動社會低碳轉型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
丹麥區域采暖技術助力香格里拉治理空氣污染案例,則為區域供暖推動社會低碳轉型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