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現有法律、法規、政策條件下,科學合理地用好宅基地、耕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盤活農村土地這一筆沉睡多年的巨大財富?真正讓土地成為農民創新、創業、致富的命根子?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10月30日發布《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就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簡稱“三權分置”),提出新的意見和要求。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自我完善。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認為,“三權分置”之后,農民進城,他的承包經營權仍是保留的。他可以把經營權流轉,獲得資金收益;他也可以把土地入股。不管是進城,還是把戶口轉進城鎮,他的這些權益都是受保護的。“三權分置”之后,更為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如果農民不能償還貸款,銀行可以通過市場再流轉,或者經營權產權交易的方式保護銀行的利益。“三權分置”之后,我們必然就提出來了,承包權和經營權要同等對待,一般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權益同樣得到保護,這樣有助于新型經營主體加大投入,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
馬慶斌表示,事實上,關于“地”的概念,需要盡快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探索耕地的流轉,農民住房和耕地經營權的抵押貸款以及集體經營性用地層面的城鄉一體化的問題。也就是說,規劃建設一開始,就要按照新的模式建設,而不是簡單的招牌掛模式,應該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上適當開發商品房,同時,采取房地產稅等方式,實現地方稅收細水長流。另外,要加大耕地流轉的力度,規范化和法制化,同時,打通耕地流轉與集體經營性用地與社會資本的對接,實現耕地種糧與建設用地種“廠”的合理布局,符合社會資本的預期。也應適當保留部分農房,開展民宿經濟等。這樣,在特色小鎮就可以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同時,也有更為多元化的經濟發展載體和方向。
邵念強認為,應允許小城鎮地方本土人員(不一定都是農民)用宅基地入股,參與特色小鎮建設。
廣東順德政協委員、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表示,對于工業化程度低的地區,建設特色小鎮時應盡量多地保留農村的特點,就是要讓農民繼續安居于此,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服務,如農家樂、私房菜、民宿等,增加收入。土地應更多地保留農業用途,或開發利用休閑體育運動,如步行徑、自行車道等。對于工業化程度高的地區,應盤活騰退的工業用地,推動三舊改造。對于生態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的地區,應大力發展新興的、科技含量高的產業,成為大都市的衛星城。例如佛山市順德區的陳村,歷史上就是花鄉,在傳統花卉、水鄉、田園風光的基礎上,加上距離廣州很近,又有優美的水鄉環境,具備了很好的民宿市場基礎,應該能成為廣州的衛星城鎮。
葉中平說,佛山市順德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順德將堅持“宜創、宜業、宜居、宜游”理念,建設十個城、產、人、文融合的特色小鎮,并提出“部門+鎮街+市場”的模式,將有深厚水鄉傳統文化特色的順德各鎮,結合已形成的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符合實際,建設成特點鮮明、形態多樣的“高顏值”小鎮。
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司長周久才結合旅游業發展的需要認為,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政策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用改革的思維破解問題。包括規劃和農村的宅基地政策、集體土地政策,如果這些政策不做適當的調整,不跟旅游業發展相吻合的話,這種糾結的局面還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