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一周年啦!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樓市降溫,資金會流入股市嗎小股民要吸取哪些教訓?
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中小銀行發(fā)展論壇秘書長姚余棟近日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如果要防止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我們至少需要八個“一線城市”,除了北、上、廣、深,杭州以及西南地區(qū)的成都和重慶等都要成為“一線城市”。他認為,在限購政策執(zhí)行的同時也應有疏導和供給,特別要考慮到年輕人的需求。
中國需要八個“一線城市”
新華網:您如何看待樓市的限購政策?
姚余棟:一線城市的房地產被很多人認為是安全資產,如果不限制市中心的房價,它的漲幅可能就會失控。現在北京已經有六環(huán)了,可能還會出現七環(huán)、八環(huán),價格無法想象。如果需要將人口限制在2000萬左右,限購政策就出臺了,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一線”,這樣還能防止房地產泡沫。否則,假如放開了限購政策,北京有3000萬人口,不知道將來中心地區(qū)的房價會漲到多少錢,由此引發(fā)的房地產泡沫的風險還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巨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所以,我們至少需要八個一線城市,為14億老百姓提供公共產品,限購的同時也要有疏導,有供給,特別是對年輕人。
對三四線城市我們仍然要進一步推進去庫存,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要注意“分城施策”,一二線城市供給不足,因此要多供給,三四線城市要多去化,把結構調一調。
新華網:您對于樓市的去庫存有哪些建議?
姚余棟:去庫存我們要考慮兩方面,一線城市的房子作為一個公共產品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那么,一線城市都限購了怎么去庫存庫存其實都不夠。但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機會主要在一線城市,所以也沒辦法。因此,還是要建設新的“一線城市”,除了北、上、廣、深,還有杭州,以及西南地區(qū)的成都和重慶。
沒有“長錢”去不了杠桿
新華網:如何分析“去杠桿”的進展?
姚余棟:坦白地說,短期內是很難去杠桿的,我們只能控杠桿。去杠桿是長期任務,不是現在就能完成的。我們整個宏觀杠桿率還在上升,不過至少現在M2(廣義貨幣)增長速度11月已經回落到11.6%,杠桿的增速慢下來了,從某種意義上來看,說明控杠桿取得了成效。
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的主要利率是LPR(貸款基礎利率),2015年是5.3%,目前是4.3%,這也是不容易的,影響也比較大。
同時,國務院同意建立由發(fā)改委牽頭的“降杠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這也是非成喜的,去杠桿不是某一個部門可以做的,是跨部門協(xié)調的事情;最近推出了債轉股的試點,這也是很重要的去杠桿的舉措;還有就是部分僵尸企業(yè)采取措施,讓市場出清。
新華網:您對于“去杠桿”有什么建議?
姚余棟:高杠桿和我們的高儲蓄率是直接連接的,是通過金融體系轉化的,所以關鍵是要改變金融體系,走向多層次資本市場,這是人民銀行周小川行長很早就提出來的,也是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在做的。
我們國內債券市場已經接近50萬億人民幣,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債券畢竟還是加杠桿,無論是貸款還是債券都是加債務。所以,關鍵還是要加強股權融資,比如說創(chuàng)業(yè)投資、PE、二級市場。股權融資是給實體經濟注入資本金,而這個渠道沒有暢通主要缺乏“長錢”。
新華網:如何解決“長錢”的問題?
姚余棟:我們要把高儲蓄率的池子和股權融資打開。中國的養(yǎng)老保障體系由三支柱構成:基本養(yǎng)老保險、企業(yè)年金(職業(yè)年金)和個人儲蓄養(yǎng)老保險。
造就“長錢”關鍵在于養(yǎng)老的第三支柱。就是個人賬戶。那么需要怎么做呢我建議通過個稅的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說要推動個稅改革,草案已經在人大審議了,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把個稅的抵扣和減稅和第三支柱結合在一起。
“長錢”投哪里投藍籌股、基礎設施,資本市場做得好,做實體經濟的企業(yè)就能拿到更多的資本金,養(yǎng)老收益也比較好。所以,沒有“長錢”是去不了杠桿的。沒有機制的保障,杠桿只能“控”,而不能“去”。
中小銀行是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新華網:今年7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降低宏觀稅負,之前更多關注的是結構性減稅,如何理解這一提法的改變
姚余棟:盡管我國的宏觀稅負只有20%左右,在全球范圍來看并不高,但是這只是狹義的稅收,如果看廣義上的稅負,就是加上土地出讓金、五險一金等等,其實稅負是比較高的。所以,降成本還有很大的空間的。
新華網:“降成本”和“補短板”有哪些需要繼續(xù)推進的?
姚余棟:我們長期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小銀行。我國有4000多家中小銀行,它們就像是經濟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它是最脆弱的但又是如此重要的。
中小銀行直接服務的是四千萬家中小微企業(yè),相當于每家銀行平均的服務是1萬家中小微企業(yè),貢獻了大約60%的稅收,而大部分就業(yè)也來自于中小微企業(yè)。中小微企業(yè)一旦出現問題,會直接傳導到中小銀行,所以,中小銀行是最接地氣又承受著風險的,是降成本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降成本一定要保證中小銀行的健康、穩(wěn)健、長期發(fā)展。
具體措施來看,一方面要允許更多的中小銀行上市,另一方面,中小銀行本身是大而不能倒的,還要重視中小銀行家們和銀行家精神。
小股民沒有能力“擇時退出”
新華網:“補短板”有哪些重要渠道?
姚余棟:“補短板”還有很重要的一塊是普惠金融。我國的普惠金融在全球來看還是很不錯的,我想重要說的是財富管理這一塊。現在我國的公募、私募等等理財產品的規(guī)模大致有60萬億元,接近GDP的總量。而從發(fā)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美國和日本,其理財市場的資產規(guī)模一般是GDP的2-3倍。按照這個標準來看,未來我國的財富管理市場增長空間巨大,所以這個短板需要盡快補上。
新華網:“補短板”有哪些欠缺的地方?
姚余棟:“補短板”方面,我認為養(yǎng)老和醫(yī)療沒有進展,沒有探索出一個更好的商業(yè)模式。真正做養(yǎng)老的企業(yè)都在虧損,因為老人也需要熱鬧,但是熱鬧的地塊成本高,拿不起,如果真正按照“招拍掛”模式肯定是虧損的,所以今后要看PPP模式是否能探討出一個共建的模式,地方政府讓利,讓養(yǎng)老也能掙錢。
醫(yī)療也沒有一個更好的商業(yè)模式,比如說抽水馬桶蓋也要從日本進口,我們有些產品的精細化還是不夠的,“補”還是很重要的。
新華網:在絕大多數老百姓對理財的觀念中,不外乎就是炒股、炒樓、銀行理財等等,您認為老百姓炒股應該注意什么?
姚余棟:我現在在大成基金工作,對這個行業(yè)有所了解,普通老百姓是不是適于炒股這個問題我認為應該這樣看:我們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現代金融學有一個新的看法,就是一般來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可以選擇“時機”買入,也就是買什么股票是可以選的,關鍵是退出不能選,沒有能力止損。對于普通股民來說,挑選的股票可能是好股,但是一旦股票波動后是沒有能力拋的,沒辦法及時止損。
新華網:隨著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政策落地,有關P2P經濟的悲觀情緒此起彼伏,作為普通老百姓如果現在再投P2P就比較擔心,您對這方面有什么樣的建議?
姚余棟:這個事情不要走兩極化,去年P2P炒得很熱,今年就好像是過街老鼠似的,也不合適,還是要理性看待這個問題。我對P2P這個商業(yè)模式有信心。互聯網金融是對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很重要的補充,它本身就是信息技術,老百姓也得到了很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