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山,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一條條寬闊整潔的馬路,一棟棟現代氣息的工業廠房,一座座亮麗雅致的小康新居,一處處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一排排郁郁蔥蔥的風景樹木……這一幅幅畫卷勾勒出這座城市的雋秀,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彰顯著這座新城煥發出的蓬勃生機與活力。近年來,武山縣搶抓被列為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的歷史機遇,緊緊圍繞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三級城市和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城鎮發展目標,認真謀劃,精心實施,全縣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7.8%,宜居宜業宜游的富裕武山正在渭河之畔綻放美麗。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夯實城鄉基礎設施。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引領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抓手,打通了縣城至洛門的快速干道,新建了城區“五縱一橫”和洛門鎮區“六縱三橫”市政道路,建成了令川渭河大橋等8座市政橋梁和寧遠生態園、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南北濱河路景觀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啟動了人民廣場、體育館、城市商業綜合體、四星級賓館寧遠國際大酒店、杜塄棚戶區改造等重點民生項目,新建住宅小區22個,城區面積擴大到13.4平方公里。按照“一鎮一風貌,一鎮一特色”的思路,加快推進鄉鎮水、電、路、氣、信息和給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山丹等5鄉撤鄉建鎮,逐步形成大城區驅動、重點鎮帶動、中心村聯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始終堅持經營城市的理念,充分運用城鄉基礎設施、水利、交通等融資平臺,積極探索PPP方式運作方式,廣泛吸引外商及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率先在全市成功引進民間資本參與城區棚戶區改造、人民廣場、體育館、祁連山集團武山水泥技改遷建通廠區道路等項目建設,有效解決了城鎮重點項目建設資金難題。
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增強城鄉經濟活力。始終把發展壯大現代農業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撐點,加快推進蔬菜、畜牧、林果、旱作農業等富民產業發展,“蔬菜主導、多業并舉”的富民產業格局基本形成。堅持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良性互動,以礦產開發、建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不斷完善,縣工業園區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為進城農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把第三產業作為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關鍵,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金鑫萬噸冷鏈物流、世紀商貿城等一批重點商貿項目建成運營,旅游產業蓬勃發展,電子商務異軍突起,隴東南區域現代物流中心地位日益凸顯。堅持產城互促,培育發展了洛門商貿物流、鴛鴦玉加工、四門貢醋、溫泉休閑養生、龍臺漁家樂等特色產業,為鎮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為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實現市民化創造了就業條件。
以民生改善為目標,發展城鄉社會事業。堅持把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大力改善民生事業,著力提高城鎮對群眾的吸引力、帶動力和承載力。累計實施各類教育項目431個,學校D級危房全部消除,實現鄉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新建縣醫院住院樓、中醫院門診樓和疾控中心業務樓,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成效顯著。紅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縣城數字影院建成投用,成功創建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書畫、旋鼓舞)之鄉”。城鎮就業總量持續增加,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全面實施,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全縣人民分享到了更多發展成果。
以強化管理為重點,大力改善城鄉環境。大力推進“三城聯創”,持續開展城區環境衛生和秩序整治,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及時維修更新市政環衛設施,實現了城區垃圾日產日清,環境衛生全天候保潔。規范城區車輛管理,在城區所有路段安裝了交通安全標識牌,建成了城市數字化管理中心,基本實現了城市動態管理。持續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規劃建設了一大批村組垃圾收集堆放點,進一步完善了鄉村環境衛生保潔、清運和監督隊伍,積極推行“戶清理、村收集、鄉運轉、縣處理”的農村垃圾分級處理方式,做到定點收集、定時清運、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努力為廣大群眾營造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