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世界上杰出的事、卓越的事,沒有響應號召、貫徹落實的產物,一定是出于對這方水土的深愛所至。在確立合適的城市理想以后,城市的空間如何發育?是通過類似西醫手術式的大拆大建還是如中醫養生般循序漸進、標本兼治,這確實是對地方政府決心和膽識的一種考驗。一般而言,全國各地在發展新興產業方面主要以興建載體為主,全國的高新園、軟件園、創意產業園多以新建樓宇為主,但無論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是文化創意產業,其創業者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又往往是很難承受高級寫字樓的昂貴租金的。微軟的比爾蓋茨是從車庫開始起家創業的;新加坡政府曾將大量低檔寫字樓收購并免費提供給創業者。北滘同樣選擇了這樣一種“放水養魚”的方式。
只要是英雄,自然所見略同。只要是熱愛一方水土,深愛自己的家園,在營城理念上就一定會惺惺相惜。綜合開發研究院追蹤北滘的城市更新、城市建設理念,發現與許多國際上城市更新與營造中先進的理念不謀而和:
先“筑巢”還是先“引鳳”?
北滘在設計城選址上并不像很多地方那樣先規劃建設再招商引資,而是“先引鳳后筑巢”,鳳來了,先用工業大道上的舊廠房。北滘沒有在新城區建設創意大廈,沒有新征建設用地規劃工業設計園,而是在原有的工業大道上,選擇一組閑置的廠房先啟動。使得工業設計園成為原有建成區內整體更新的動力之源,帶動原有的工業區、老城區從質量品位上升級,并和新城區形成呼應。這種投資少,效益高,速度快的手法,與國際上最先進的“精明增長”理念不謀而和。
與眼下各個地方希望通過大興土木、“打造”新區新城,借以招商引資、筑巢引鳳的城市發展思路有所不同,北滘在由“園”向“城”邁進的過程中正在摸索著一條逆向思維之路。傳統新城打造模式有一個較大的弊端是:在還不清楚“鳳”是什么樣子,就先建好了“巢”,最后導致的結果往往是要不長久“空巢”,要不“削足適履”,“鳳”和“巢”不能形成合適的匹配,浪費了大量社會資源和財富。與之相比,北滘的推進策略是:沒有先閉門造車“筑巢”,而是以工業設計為支點,通過產業吸引人才,然后根據工業設計及其從業人員的具體特定需求度身“造巢”。新加坡城市規劃專家孟大強先生認為,這種通過工業設計帶動城市更新的做法在世界范圍看都是非常有特點的,國土資源部總規劃師胡存智來到順德,也是一眼就盯上了北滘的做法,認為這樣的“三舊改造”方為正道。
那么,沒有富麗堂皇的新園區,北滘這樣的小地方能否吸引工業設計的人才呢?對此,北滘人認為事情都是辯證的,“不少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也是設在小城,比如,寶潔公司的總部辛辛那提,城市里只有單行車道。但那里卻聚集了大批世界頂級營銷人才。北滘吸引人才的方式是:通過工業設計鋪設一條道路,將人才與市場之間的交易平臺建設起來。過去企業聘請設計人才,收入不高,沒有氛圍,人才自然不來。現在有了市場,有了獨立的工業設計公司群,有了可觀的回報,有了群體集聚,人才自然四面來聚。”但北滘也非常清楚目前“半城市化”癥結所在,“并不是把設計企業在這里集聚起來,便實現了工業設計對傳統產業的拉動。因為創意產業是高端人才的集聚,這些人才對城市生活要求高,廣東工業設計城周邊是工廠區、農村居民區,并不符合設計師們的要求”。
除了根據設計師群體的特點和偏好完善相關服務配套設施外,北滘還通過各種創新的方式推動工業設計與北滘實現更為深入的對接。2010年底,鎮委所有的黨委委員一齊出馬,陪同設計師們分別走訪制造企業,與制造企業交朋友。最近又和華潤萬家簽署協議,未來它將進駐廣東工業設計城,開設一家全新模式的超市:第一,貨架上的產品均為同類產品中最新上市的,這符合設計師標新立異的心理需求;第二,實行空間體驗式購物,目前在全國的超市中都是罕有的,僅在深圳出現過,營造一個輕松的有人文色彩的購買空間;第三,一般的售貨員都只管收錢發貨,而這個商場的售貨員將由設計院校的實習設計師來擔任。他們看待商品的眼光非常挑剔和精明,由他們來做“導購”,將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實用和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同時這對于未來的設計師而言也是一種“上崗”前必備的一項技能訓練。目前,廣東工業設計城已經跟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和國內多所高校簽訂了合作協議,這些學校設計專業的學生將可以利用假期到廣東工業設計城實習,他們可以分批到這個超市進行“體驗實習”。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郊區化發展使城市問題越發嚴重,而歐洲的“緊湊發展”模式則在實踐中得到了更好的效果:緊湊而高密度的城市形態成為居住和工作的理想環境。美國人因此取法歐洲,提出了“精明增長”(smart growth)概念。2000年,美國規劃協會聯合60家公共團體組成了“美國精明增長聯盟”(Smart Growth America),確定精明增長的核心內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間,減少盲目擴張;加強對現有社區的重建,重新開發廢棄、污染工業用地,以節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成本,城市建設相對集中,密集組團,生活和就業單元盡量拉近距離,減少基礎設施、房屋建設和使用成本。
“精明增長”作為一種城市發展思潮和實踐代表了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在進入后工業化階段以后,對快速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城市問題的反思。這種意識正成為這些國家目前和今后城市規劃及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則。人們發現經濟社會的增長、道路交通的順暢、居住環境的改善、幸福感的提升與城市無限度的擴張之間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更多的時候表現為負相關。城市歸根到底是為人而設計,不是為車而規劃。由此反觀國內的加速城市化進程,似乎正在重蹈美國郊區化的不歸路。城市越“跑”越遠,道路越修越堵,私家車的數量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遞增,各種城市問題接踵而至,不僅出現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不少中小城市也已經出現了停車位緊張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是否在加速城市化的問題上也要重走一回“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工業化之路?
“大手筆”還是“小尺度”?
設計城的面積不大,不像有的城市那樣,動轍拿出幾十平方公里“打造”一座新城,而是在工業區與老城區內劃出2.8平方公里,并且在這2.8平方公里內以三舊改造的政策放進豐富的多彩的功能。這種“低沖擊開發”的方式對現狀的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同時,在小尺度的空間才能做出最妙的文章。
攤開北滘地圖,從北到南依次分布著三個重要的區域:北滘新城、老城、工業設計城。它們共同構成了“魅力小城”的形體骨架和豐富內容。每一個組團的規劃面積都在3平方公里左右。如果全部建成的話,其面積大概相當于北滘面積(92平方公里)的1/10。新城區位于北滘北部,規劃為民營企業的總部集聚區,目前除了美的頗具后現代風格的總部大樓已然屹立以外,其他幾家本地企業的總部也在規劃建設中。為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新城區吸引力,北滘加快了總部經濟發展配套的城市環境建設,自2003年起,先后建設了北滘醫院、北滘公園、市民廣場及主要道路等配套設施。同時引入體育訓練基地(BOT項目)、五星級酒店、購物廣場、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優質的項目落戶。“水文化街”、“四季園”園林休閑食府等優質商貿項目和多個高檔樓盤也在加緊推進中。
在北滘鎮委鎮政府的一盤棋中,新城、老城和工業設計城構成一個整體,共同成為“魅力小城”的城市區域。
位于北端的新城,其良好區位和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吸引大量資本和項目,形成一定的規模和效益,新城在發展過程中不在急于“招商”,而要慎重“選資”,未來更多的是一個涵養發育、逐步成長的過程。
位于南端的工業設計城,目前發展勢頭良好,處于正在“爬坡”的狀態,近期幾個亮點性的項目啟動建設,它的集聚效應和規模優勢將會進一步凸現。
處在中間的北滘老城區,是北滘城市空間上的核心和樞紐,老城區如何推陳出新、煥發新的活力將直接關系到三個板塊之間的功能互補和有機融合,如果說新城區和廣東工業設計城代表了魅力小城畫卷上濃墨重彩的兩筆的話,老城能否成為魅力小城的點睛之筆呢?為此,北滘鎮政府專門聘請了新加坡規劃大師、曾主持過深圳華僑城城市規劃的孟大強先生作為北滘鎮規劃咨詢顧問,為北滘城市空間布局把脈診斷。孟先生以他一貫的工作方式邁開雙腳,走街串巷,開始對外圍交通體系和內部的路網進行改造,對老城內原有居住生活環境的梳理整治將使其煥發新的活力,同時成為魅力小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城改造需要在一些節點上發力,才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在孟先生看來,城市規劃最基本的原則或者他評判一座城市的主要標準是安全和方便,他認為“魅力”的前提要包括這兩點。他希望未來北滘舊城能實現低碳化交通出行方式。道路建設對人們居住環境的影響非常深遠,道路的功能不僅是連接的作用,還有分割的作用,因此要格外慎重。孟大強用腳步量了一下,北滘老城從南到北1.5公里,4個公交站的距離,東西也是差不多的尺度,這樣的空間適合做一個步行城市。“小尺度”而不是“大手筆”,北滘與孟大強達成了一致。
在小尺度的老城襯托下,新城之“新”就非常醒目了。招商地產副總經理胡建新,剛剛從印度捧回聯合國人居獎,來到北滘新城區,四望平整的道路和清晰的地平線不由感嘆:“順德人果然如此可怕”。珠三角在房地產熱潮中已經發燒、大片的土地被超大體積的大盤占據,留下的產業空間越來越逼仄之時,在北滘竟然可以看到如此有章法的空間布局和土地儲備,后笑是何人已經不言自明。
規劃建設新區是目前國內各地為助推經濟發展、強化城市功能和品位的重要方式之一,具體表現為規劃建設各類行政中心、商業中心、積極推動房地產市場開發、加快城鄉統籌等等。在現行的財稅體制和政府政績考核要求下,政府往往通過啟動房地產市場作為拉動經濟增長和消化內部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且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更新和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政府必須從“經營”的角度去考慮和平衡各種投入。從某種程度上看,各地政府都或多或少地意識到,必須重視新區在功能上的復合性,希望它一勞永逸的解決老城區的種種問題。但在實際的規劃落實中,住宅項目又往往被優先啟動,這無論對于開發商、
政府、普通市民似乎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發達國家的某些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地方大多淪落為所謂的“臥城”和“睡城”,除了部分人群的住房條件有所改善外,并沒有對原有的城鎮面貌和社會結構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和提升。
在廣州作為省會中心城市越發強大的輻射作用影響下,“華南板塊”已經成為了幾十萬新廣州人的家,大城市的郊區化趨勢已經凸現。雖然北滘距離廣州番禺僅一步之遙,碧桂園與祈福新邨也是遙相呼應,但北滘卻沒有完全被各式樓盤鋪滿覆蓋,其新城區規劃還是考慮到了未來北滘發展的主體性和全面性。行政文化、居住休閑、商業金融等服務功能還是被悉數考慮,這些都將成為北滘今后得以再次發力的基礎和重要載體。從目前發展狀況看,由于“廣東工業設計城”的撬動,新城區的各項建設工程推動順利。在項目引進上,北滘也是圍繞著自己的城市定位和著眼于未來產業社會的發展趨勢來謀劃,不希望再搞過去功能單一的工業區、產業園。順德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曾將若干新興產業作為發展重點,雖然有上級領導的大力推介,但北滘的干部還是集體決定,不宜引進某些項目。北滘鎮長冼陽福認為,“從目前發展的現實看,當初的堅持是對的。”
“以車為本”還是“以人為本”
當孟大強走進北滘的時候,美國城市的土地中大約一半是屬于機動車使用的面積,在洛杉磯,這個數字接近2/3。而在阿聯酋的迪拜,車水馬龍正涌過編號為“E11”高速公路,這條橫穿城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是形態爭奇斗妍的賓館和寫字樓。在日益加快的時代節奏面前,這些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已經徹底被機動車綁架了。
但是,在此20年前,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開展了一項“街道瘦身計劃”,得到了政府與民眾的支持。之后美國科羅拉多州連續8年對于街道瘦身計劃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每當街道寬度增大,交通事故就呈指數增加。此刻,在英國的約克、伯明翰和利物浦,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四面八方的人們將汽車停在城市的入口,走進城市享受步行的樂趣。
在國外長期參與城市規劃設計的工作經歷讓孟先生不僅具有超前的規劃理念,而且也擁有一套嚴謹的工作方法。他說他不追求做規劃項目的數量,只求質量,因此他主持參與的項目幾乎全部獲獎。但這就需要做更為細致、更為深入的規劃前期調研,其實這本來就是做規劃的應有步驟,但遺憾的是,在目前國內這一輪趕超式的城市建設運動中,“慢”是多么的彌足珍貴!孟先生說,“在國外城市規劃建設更多的是學界、知識分子、技術人員和普通市民的事情,而不是領導的事情。城市規劃具有很強的法定性,一旦確定就不能隨意更改,而且法律對規劃參與者如規劃師具有很強的約束性,假如規劃出現問題,涉及到當事人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因此,城市規劃不是一件草率的事情,需要有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
雖然孟先生的工作重心在老城,但他認為,老城步行系統的規劃既要考慮三大板塊(新城、老城、工業設計城)之間的連接關系,還要考慮老城未來獨立的發展可能,未來的步行街與正在規劃中的軌道交通應該如何更好的串聯在一起。規劃應該將現有的基礎和未來的發展進行統籌考慮。
2010年6月22日,孟大強向北滘鎮的領導匯報了他前期調查的結論。舊城目前首要的問題不是設計空間,而是解決安全問題。“橫平豎直”的馬路,“橫沖直闖”的汽車都給人們的步行帶來隱患。因此,改造的原則是舊城內的服務道路依然保留,但要向著步行優先的方向調整。本書的作者親歷了這次匯報會,會上那種窮根究底的質疑和胸有成竹的堅守,使整個會場充滿了張力。
以后的實踐證明了班子成員們的質疑與審慎不是沒有道理。2011年初,當經過了“瘦身”的街道亮相之后,北滘鎮的網上論壇立即出現了針鋒相對的兩種意見,一種說這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不可取;另一種說這助于行人的安全,提升了城市品位。不同的意見還在爭論,只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向政府提出:我們門前的路何時改造呢?
安全、方便
在孟先生看來城市規劃最基本的原則或者他評判一座城市的主要標準是安全和方便,與之相比,外表好看與否都是次要的。他對“魅力小城”的基本認識當然包括上述兩點。他希望未來北滘舊城能實現低碳化交通出行方式。道路建設對人們居住環境的影響非常深遠,道路的功能不僅是連接的作用,還有分割的作用,因此要格外慎重。孟先生認為,除了安全和方便外,作為一座魅力小城,還應該有文化、有歷史、有趣味。北滘通過工業設計來提升產業和城市品位是非常有特點的,他覺得,從發展趨勢上看,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將會面臨轉型和提升的問題,但“世界工廠”的全面轉變在短期看來不太現實,而局部的提升確是可能的,這使得北滘能夠在全國這么多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專業鎮中脫穎而出。
祟尚人工,還是祟敬“天工”
從未來發展看,孟先生覺得北滘應該更加重視對水道的利用,更加注重環境建設,而這些都需要在現在規劃時候就必須考慮清楚,否則很難恢復。他說他在深圳華僑城規劃的時候做了兩件有意義的事情:一是把原來的小山保留了下來;二是沒有把路拉直。而北滘在過去三十年里,城市建設其實已經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與新基路交叉的一條小路原本是一條河涌,后來被填平變成了現在的小路,但其基本走向還是按照河涌的流向,這一段又恰好是河涌轉彎的位置,這使得我們無論向前還是向后看,都只能看到兩旁房屋的局部,無法一馬平川地看到底。孟先生說,“這就是自然河流的魅力所在,不像筆直的道路,一眼看到頭,沒有任何的變化。”
雖然前后已經到過北滘好幾次,但孟先生還是一再表示很多情況還不了解,對于目前他提出的初步設想,他覺得還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持。他也并沒有把自己的設想設定為標準答案,他更希望參與這項工作的本地政府部門和研究部門也能提出相應的方案,這樣在討論中進一步協商完善。他認為,對于這座城市他畢竟了解有限,未來長久居住于此的還是本地人,城市的未來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威尼斯水城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許正是威尼斯“共和國”一千多年的歷史傳統吧。
鏈接:波特蘭市的“精明增長”實踐
目前,美國三分之二的州選擇了“精明增長”。而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是其中的典范。1997年,波特蘭市發布《地區規劃2004》(Region,2040),為波特蘭市中心的緊湊發展和輻射性的交通網絡建設作出了完整的規劃,意在通過實踐“精明增長”理念擺脫美國傳統的城市和社區發展模式。波特蘭政府的主要觀點有二:第一,在新增用地壓力之下,必須強化對城
市增長邊界的控制;第二,加強公共交通的發展,在與小汽車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將軌道交通的站點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心。
其具體策略包括:
——將城市用地需求集中在現有中心(商業中心和軌道交通中轉集中處)和公交線路周圍。三分之二的工作崗位和40%的居住人口被安排在各個中心和常規公交線路和軌道交通周圍;
——增加現有中心的居住密度,減少每戶住宅的占地面積;
——投入1.35億美元用于保護137.6平方公里的綠化帶;
——提高軌道交通系統和常規公交系統的服務能力。規劃預測20年內機動車交通量可能增加50%,但是波特蘭市政府希望其中21%由道路交通承擔,其余出行需求由公共交通系統承擔。
波特蘭市不僅把公共交通作為主要交通工具,引導了城市的增長、促進了空氣的清潔,也將此作為與大規模高速公路建設相抗衡的手段。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設施條件的改善,使得波特蘭在城市開發中減少了土地消耗和機動車交通,同時也減少了空氣污染。至今,波特蘭市人口增長一半,土地面積僅增長2%,是美國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