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曾引發網絡關注的“五道杠少年”黃藝博,今年正值高考。據武漢大學本科招生網公示,日前其已通過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自主招生面試,只要高考成績超過湖北一本分數線38分,即可錄取。(6月20日澎湃新聞網)
正所謂“名人無小事”,“五道杠少年”的一舉一動都引發輿論關注。將2萬元獎金捐給學校用以幫助貧困生也好,通過武漢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也罷,倘若沒有“五道杠少年”這個身份標簽,單憑事件本身想成為新聞都難,更遑論成為輿論焦點。
“五道杠少年”通過自主招生考試并不意味著被武漢大學錄取,只有當他的高考成績達到相應要求才能順利進入這所“家門口的名校”。黃藝博中考時并未考上湖北省水果湖高級中學、因所在初中力薦最終被破格錄取,在社會信任缺失的當下,這樣的“不走尋常路”,給了一些人胡亂猜忌和陰暗想象的空間。
從破格被高中錄取到通過武漢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黃藝博的順風順水,讓一些人總覺得他得到了權力、關系等社會資本的庇護。 事實上,黃藝博并沒有優越的身世背景,家庭能夠提供的社會支持也相對有限;那種一看到別人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就質疑他有沒有暗箱操作、有沒有不可告人內幕的“丑聞思維”,在本質上也是社會信任缺失的產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標簽論”大行其道。“標簽論”在本質上是一種固化思維,對人的過去揪著不放,以一種靜止的眼光看待人。從角色扮演來看,黃藝博在中學階段獲得多項榮譽,其組織能力也得到了學校的認可;這樣一個優秀的高中畢業生,為何難以得到人們的寬容和理解?說到底,“五道杠少年”的身上,承載了人們錯綜復雜的社會心態;人們把對成人世界的某些負面情緒,發泄到一個尚未成年的孩子身上。
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質,成長模式也不能千篇一律。從小出席正式場合較多的黃藝博,比同齡人更加早熟;這個看上去有些“官味”的孩子,成長成才的道路還很長,依然有重塑和更新形象的機會。在一個多元的時代里,多一些“異質思維”,才是我們面對“五道杠少年”應有的理性態度。對“五道杠少年”的過度關注與消費,或許會給黃藝博的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在身份社會逐漸向專業社會過渡的今天,一個人的社會評價,越來越少地取決于他的身份標簽,越來越多地依靠他后天的角色扮演。走出“標簽論”的裹挾,摘掉“有色眼鏡”,將黃藝博看成是一個普通的青年人,對于他的成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有些時候,關注度既能帶來名利與好處,也會帶來壓力和負擔,束縛年輕人的人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