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這些均是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打造中的標配內涵、特征。幾乎每一個形容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字眼都足以讓人怦然心動。
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北京修實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鳳玲認為,由行政副中心到城市副中心是對通州功能定位的聚焦。按這樣的定位審視通州,我國城市化發展所面監的諸多問題在通州都可見。從首都北京的大定位看城市副中心,則應從功能、綠色、智慧三個方面著手。基本功能的完善是城市副中心的要素支持;綠色是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智慧則是解決好空間的科學利用、交通的方便順暢、生話的便捷舒適、政務的公開高效的必由之路。規劃就是要努力將人的根本需求融入城市的根本需求,將人的智慧變成城市的智慧,才能實現人、自然、社會的協調和統一。因此,做好通州的城市功能規劃、智慧能源與環境規劃、智慧城市規劃是城市副中心的當務之急。
近日在北京通州區剛剛召開的北京市“展望‘十三五’發展譜新篇”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上,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透露,城市副中心面積大約為155平方公里,教育、醫療、養老配套指標都將全部高于中心城,開放式街區、綜合管廊等新觀念、新技術也將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試。
王飛透露,現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是原來通州新城的范圍,面積大約為155平方公里,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也正在編制當中,編制完成后還需要上報中央,
王飛說,城市副中心社區的教育、醫療、養老配套指標將全部高于中心城。在中央提倡的開放式街區、綜合管廊等新觀念、新技術方面,城市副中心也將先行先試。
“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是鄭州。”歡迎到廣州來看海。”“從首都到首堵”……曾幾何時,國內的一些區域化大城市大都市的城市病極其具有代表性。某種程度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打造中將體現的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特征,對國內其他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同樣是不二法門的良策。
在中央提倡的開放式街區、綜合管廊等新觀念、新技術方面,城市副中心也將先行先試。根據已披露的規劃要點,北京城市副中心將建設適合步行、空間開放、環境宜人的小尺度街區,規模控制在1至2公頃,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式居住社區。通過增加路網密度和臨街面積,促進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務功能向居住區有機滲透;市政管線由直埋向綜合管廊建設轉變,杜絕“馬路拉鏈”,降低對城市日常交通和景觀的干擾,在城市副中心綜合管廊覆蓋率要達到80%。
此外,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方面,將建設完全對市民開放的濱水綠色空間,實現每個街區內都擁有一處高品質的集中公園綠地,實現約85%居民居住在距公園200米范圍內,保障市民步行10分鐘到達公園;在綠色出行方面,建設一個以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為主要方式的宜居城區,通過加密路網、形成小尺度地塊、林蔭路比例達到70%等方式,創造連續和舒適的步行系統,建立獨立安全的自行車系統。
除此之外,所謂示范區就是將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帶動周邊地區城鎮化。
據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周邊鄉鎮現狀村莊共有166個,集中建設區內村莊48 個,集中建設區外村莊118 個。通州區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先行先試區,在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將研究通過城市副中心對于帶動周邊地區實現城市化,以及周邊地區促進城市副中心建設的互動關系,分區域、分類型探索創新城鎮化的實施路徑和發展模式,統籌解決好本地農民城市化問題,防止出現新的城鄉結合部問題。
據了解,未來通州與北三縣將加強跨界地區統一管控,統一規劃,實現“規劃一張圖”,共同開展生態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工作,嚴控城市發展規模,加強生態廊道管控,并在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區、東部地區和北三縣之間建設大尺度綠色空間,防止連片發展,從而保證地區的生態安全與合理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