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學大門外熱鬧的學林街上,有一位從日本游學歸來的女大學生,法律專業畢業,學過插花、開過飯店、在外企上過班。但她不甘在家帶孩子,決定完成大學時的夢想——賣煎餅果子。(6月6日《重慶晨報》)
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但樹上卻有甜美的果實。有的人只想吃果子卻不愿栽樹,不懂得“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的道理,不愿下苦工種樹,坐享其成;有的人面對誘人的果子,是“夠不著跳一跳”,結果如愿以償;有的人是守株待兔,坐等樹上掉下成熟的果實。
“海歸”李玉紅不等不靠,放下身段,克服偏見,主動走上街頭賣煎餅果,作為“海歸”的李玉紅沒有因此感到在給高校擔任系主任的丈夫丟臉,也沒有感到自身掉價。而是為自己創業,自謀職業感到光榮。她每天不停地吆喝“賣煎餅果子羅”,在自我創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在人們固定的印象和看法中,認為,一位從日本游學歸來的名牌女大學生“海歸”回來,應該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派頭和身份,不是找個吃皇糧的“金飯碗” 起碼也要有個白領藍領的“鐵飯碗”才相對稱,否則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有失身份,丟了面子,是學非所用,大材小用,浪費人才。
我們總是犯了一個觀念上的邏輯錯誤,一邊指責如今大學生等高材生“好高騖遠”,不接地氣,這山望著那山高,一邊對他們的自我選擇不屑一顧,甚至橫加指責。其實,國外別說大學生當管工、做保姆是很正常的現象,就是總統也端盤子打零工,這在我們國家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不正常。其實學歷,只能證明擁有者接受教育的程度,具體從事什么工作,還要看個人能力與社會需求。至少,這是走出象牙塔、自己養活自己的開端。
“海歸”在大街上擺小攤賣煎餅果子,實際上也是自我品嘗著“好果子”。我們看到,如今就業形勢依然嚴峻,2016年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增加了16萬人,仍然沒有走出“最難就業季”。如今“海歸”碩士生、博士生多了去了,不是什么緊俏品,未必“海歸”碩、博士生就要就業與白領、金領崗位,干藍領、灰領、粉領也很正常。北大才子賣豬肉、博士生研究生當快遞員、清潔工也是很正常之事。
人各有志,只要她喜歡這一行就是最好的,社會分工不同,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人才,干好了行行出狀元。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就是最好的,是金子在哪里都能發光。“海歸”賣煎餅果子并不丟臉,而是一件很正常也很光榮的事?!昂w”李玉紅找準了定位,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用黃炎培先生的話說,職業是“人類在共同生活下一種確定的互助行為。職業平等,無高下,無貴賤。茍有益于人群,皆是無上上品?!睂崿F人生價值和夢想的路就在腳下,邁好第一步很重要?!昂w” 賣煎餅果究竟值不值,只有她自己知道,套用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