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貫后知后覺。前些年,因所生活的城市推出經濟適用型墓地,我才恍然意識到,墓地價格如此高昂,竟然超過了狂飆的房價。后來向一位房地產商人請教此事,被他狠狠嘲笑了一通,不過這廝轉而自嘲,稱為活人服務的房地產已經是夕陽產業,為死人服務的殯葬業則如旭日初升,他準備改行,加入“炒墓族”。我聽成了“盜墓賊”,譏笑他《鬼吹燈》看多了。他連聲糾正:炒墓族!炒墓族!我再次大跌眼鏡:原來在炒房團之外還有炒墓族!
自從留心這一塊,大跌眼鏡的事情屢屢發生,幸好我的眼鏡足夠結實,否則損失實在太大。不說舊聞說新聞。據報道,在上海,由于墓地資源捉襟見肘,導致價格高企,每座墓地均價在10萬元上下,高端墓地價格更達到30萬元左右,完全壓倒了房價。一些人無力購買墓地,遂到房價低廉的崇明區購置商品房,以盛放親人的骨灰盒,并定期前往祭掃。這被媒體稱之為“私家墓園”,聽起來有些恐怖,更多的卻是荒誕。
必須注意,新聞有一定誤導。到崇明以及江蘇、浙江等地購房以“供奉老祖宗”,只是特例,不足以成為現象。而且這里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以崇明為例,此地的房價與墓地價格,到底哪個更高,高出幾何呢?畢竟房價與墓地價格都嚴重依賴土地資源,二者相互捆綁而攀升。我特地查了一下,今年3月,崇明新房均價為15300元/平方米,崇明唯一大型陵園瀛新古園“壁葬雙穴1.78萬元起,平米價5萬元以內”,不知這組數據具有多大代表性,如果可供參照,那么為了安置骨灰盒,購置一套房屋與一塊墓地,恐怕后者更具性價比。換言之,我不相信有些人在崇明購房的目的只單純為“供奉老祖宗”,至少初衷不是如此。
這么說不是抬杠,更無意挑戰墓地價格節節高升、普羅大眾“死不起”的慘淡現實。恰恰相反,哪怕到崇明購房安置骨灰盒的人只是特例,所反映的還是“死不起”。對此現狀,我的父母已經在尋覓出路。清明前夕,回鄉掃墓,父母與姑姑等長輩皆已年過六十,不免要談及身后事。母親的態度十分達觀:我死后,燒成灰,找個下水道撒進去,沖走拉倒!她的語氣近乎詼諧,我卻不敢視之為玩笑,心中惟有辛酸,終而潸然。
墓地價格飛漲與“死不起”的恐慌,衍生了許多奇談怪論,除了“私家墓園”和經濟適用墓,還有“死無葬身之地”的哀嘆。最令我感念的一則,則是有人評價汪峰的《春天里》,稱“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里”這句歌詞,屬于批判現實主義,唱出了一個買不起墓地的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