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吳翠云:新農村建設要為民謀利
時間:2011-03-01 15:08:51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顧晴 

f1c2f82b40e6c1b3df4d57d5dcf94f41.jpg

吳翠云,女,漢族,1958年9月生,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人,197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共山東省德州市委書記、德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近年來,作為發展中地區的德州市,在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將合村建區作為關鍵和核心,建立起了一套自下而上的發展道路,引起了三農專家、媒體和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的密切關注。我們先后組織兩次實地考察活動,深入德州經濟開發區、齊河縣、禹城市、陵縣、平原縣和德城區等地調研,采訪了中共德州市委書記吳翠云,當時分管三農工作的市委副書記史好泉和市委、市政府特邀咨詢許傳忠同志。

通過調研和采訪,發現德州以集中整治土地、增加耕地為方向,以產業發展為支撐,把大力發展經濟與做好社區建設和農民致富相結合,使德州的新農村建設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全國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德州特色的城鄉“二元”統籌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分階段、分步驟,有序推進

吳翠云書記認為,這種結構直接導致了四個問題:一是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基層負擔重。二是村級班子力量偏弱,很難選出能帶領群眾致富的能人。三是村莊多,居住分散,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效果差。四是農村宅基占用土地過多,浪費嚴重。

2008年,德州市委市政府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德州市實際,做出在全市啟動村莊合并和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然而,當時存在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種是“不能搞”的態度:認為這就像1958年的大躍進,老百姓則說要刮農風。另一種是“快速推進”的態度:有些鄉鎮書記表示“不要說三個月,用三天就可以合起來了”。此外,社會上也不看好,認為這會惹“亂子”。吳翠云說:“這些意見讓德州市委、市政府感到推進這項工作面臨著極大的阻力和壓力。”

由于市縣鄉村對這項工作在思想認識上不統一,出現了農民怕丟村子、村干部怕丟位子、縣鄉干部怕出亂子的“三怕”心理。為了解決這些“攔路虎”,德州市上下用心去研究,采取了多種措施:2009年3月25日德州市組織縣市區委書記赴臨沂、濰坊、萊蕪參觀學習,26日在齊河召開專題會議,提出了6種合村并居模式;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題會議對這項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分層次召開縣市區與鄉鎮黨委書記、村支部書記會議面對面的座談。

經過反復探討找到了解決辦法。比如,通過保留自然村村名,如起名張舉人社區、賀家社區,解除村民怕丟村子的顧慮,通過職務靠競爭,“五不變一不降低”等政策解決基層干部的思想問題。這樣一環緊扣一環的工作,讓廣大干部群眾對這項工作思想越來越統一,形成了積極主動支持、參與的熱潮,行政村合并進入實質性階段。

吳翠云介紹說:“據統計,2009年上半年,德州市由原來的8319個行政村合并為3123個社區(村),減少5196個,村均人口由547人增加到1353人,行政村數由過去占全省1/10,減少到1/24。”

在完成第一階段工作的同時,2009年下半年,德州市按照“凡合必選”的原則,大規模進行了社區班子民主選舉。全市190萬選民參加了投票,社區選民平均參選率達到85%以上。

回憶當時的情景,時任中共德州市委書記雷建國說:“當時我們市里的領導都參加了。很久沒有見過這么大的場面了,選舉人數之多,熱情之高漲,史無前例。”吳書記也認為:“這讓我們深深地感到,干什么事情,只要符合老百姓的心愿,代表老百姓的利益,符合歷史規律,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史好泉說:“再難的事情,只要對老百姓有好處,就能推下去。”

另外,通過好中選優,一批工作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黨員干部被選入社區領導班子。吳翠云總結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抓,而一直沒抓好的農村三類班子問題,通過合村選舉基本得到了解決。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得到了加強,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按理說,合村子、選班子之后,得到了各界的認可,社會評價由“擔心”到“放心”,這項工作就可以圓滿結束了。可是,吳翠云卻有了新的擔心:“雖然選舉了,但是群眾還是住在原來的村里,如果不并在一起,很難發揮村干部的領導作用。”

于是2010年上半年,德州市抓住省國土部門對縣市區農村宅基地規劃修編的機會,動員縣市區抓緊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保新建社區占地合法;及時組織開展社區建設規劃,按照尊重民俗民意、彰顯鄉村特色、體現現代品位、注重文化傳承、方便群眾生產生活、規模適中的要求,高標準組織社區規劃和戶型設計。全市最終確定為1360個并建社區,并全部完成了選址和規劃設計。史好泉說:“僅此一項,德州市投入資金近億元。”

下半年,本著抓點帶面、重點突破的原則,各縣市區、鄉鎮啟動了社區建設。根據不同情況,分別確立了城中村改造由政府組織統拆統建型、鄉鎮駐地沿街開發與社區建設結合型、近郊村企業和社區聯建型、偏遠農村自拆自建滾動發展型四種建設模式。

據了解,德州的合村建區工作,是步步緊跟,環環相扣,逐步深入。2009年上半年就是合行政村,下半年就是選社區村委會班子,2010年上半年就是搞社區建設規劃,下半年就是建設社區。德州市截至去年底開工建設社區629個,涉及1831個原行政村,已建成面積1170萬平方米,7.8萬農戶搬進了新樓房。其中,啟動建設最多的齊河縣,完成投資35億元,建筑面積408萬平方米,特別是縣開發區、晏城鎮、華店鄉、劉橋鄉社區建設面積大、檔次高,成方連片,令人震撼!
那么,2011年,這項工作的重點將是什么呢?吳書記表示,抓“兩區同建”,促“兩個轉變”,將成為今年合村建區的工作重點。

“兩區同建”促“兩個轉變”

吳書記說,農村產業園區是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載體,也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保證農民“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的有效途徑。產業園區建設只有與發展現代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相結合,與農村社區建設有機結合,才能做到協調發展、同步提升。

據吳書記介紹,在具體工作中,德州市重點推進了四類產業園區:一是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按照標準化生產和品質農業的要求,突出產業特色,成方連片發展,每個縣確定了1-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項目,全面強化幫扶和督導考核。

如臨邑縣臨盤街道袁鄭社區依托蛋鴨養殖產業,將30個村莊合并,規劃了13200人的居住社區。目前已建成樓房260棟,全部建成后,可容納本社區所有村民和1000多家外來養殖戶入駐,形成“上萬人同事一產業、三十村共居一社區”的新型產業社區。同時,加大對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植力度,增強其產業帶動能力和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能力。如慶云縣中澳集團通過建立種養基地和產業供應鏈,加快居住區、養殖區為一體的中澳新村社區建設,帶動10萬農戶實現就地創業致富,創造了一舉多贏的效應。

二是加快推進社區工業園區建設。充分利用當地大企業,依托縣鄉開發區,通過興辦配套加工、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培育了一批社區型產業配套園區,促進了農民就地就業。平原縣王廟鎮通過同步推進居住社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吸引了7個企業依托居住社區投資建廠,解決了當地農民近5000人就業。

三是加快推進農村服務型園區建設。堅持把農村專業市場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圍繞糧食、蔬菜、畜禽、小商品等,選擇培養專業市場,建立集中轉、倉儲運輸、質量檢疫、加工為一體的批發配送中心,有效促進了農村生產流通。

如禹城市夏季社區、寧津縣東崔社區建設的蔬菜專業批發市場,通過不斷完善機制,已成為京津冀魯區域重要的蔬菜交易中心,帶動了周邊近百平方公里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直接促進了農民增收。

同時,鼓勵縣鄉結合臨近周邊大中城市和生態環境資源較好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觀光休閑農業,對已具備基礎的德城區萬畝桃園、臨邑紅壇寺森林公園、夏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慶云香海禪林等景點正在進行大力度改造提升,初步呈現出景區向農家延伸、旅游服務向農家拓展、旅游產品向農副產品覆蓋、全方位帶動農民增收的良好勢頭。

目前,德州已建成各類農村特色產業園區112個,每年可為受益農戶戶均直接增加收入9000多元,不但為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奠定了堅實支撐,同時也為農民居住社區建設夯實了物質基礎。

據了解,今年德州將以農民居住社區和農村產業園區“兩區”同步建設為抓手,不斷增強群眾參與 “兩區同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著力促進農民生活方式和農村生產方式“兩個轉變”。通過堅持開拓創新、破解難題,用好上級政策,整合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村社區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加大農業招商力度,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積極化解產業園區建設的資金瓶頸。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協作,嚴格考核獎懲,形成推進“兩區同建”的強大合力,為實現“三農”工作的新突破、加快建設區域經濟文化高地做出更大貢獻。

“綜合效益讓我們由被動變主動”

從我們走訪了解的情況看,合村建區帶來的好處有很多,節約土地是一大好處。德州420萬農民,100多萬農戶,如果全部搬入新樓房,可節約土地120萬畝。這就為進一步擴大工商業的發展和民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實現了節約集約用地的目標。

其次,土地流轉、規模種植為農村贏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德州市最小的縣——慶云,能節約8萬畝土地,這個縣的縣委書記劉長民形象地說,如果是種糧食,能多收獲8000萬公斤;如果種蔬菜,一畝地大棚一年收入一萬元,就是8個億;如果“種”工廠,一畝地產生的效益會更多。那么,全市的土地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將是一筆多么大的財富啊!

第三,通過實施村莊合并、建設大社區,集中建設學校、幼兒園、超市、衛生室、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不僅改善了農民的居住條件,而且加快了城市文明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的步伐,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開辟了新的途徑。

第四,精減了村干部,減少了行政開支。目前,全市農村社區“兩委”總人數17955人,比原來減少12092人,每年可節約村級運行費用2490萬元。而村子規模變大,人口增多,可供選擇的人才范圍擴大了,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并且,現在的社區書記、主任中有企業、有項目的致富能人占到54%。同時,農民通過投票選舉真正享受到了民主,實現了民主權利。在社區選舉期間,有的在外打工沒時間,村里就在晚上組織選舉,有的村民寧愿放棄打工的時間,少賺幾十塊錢,也要去參加選舉。許傳忠說:“這對我們的觸動很大。”

第五,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的步伐。過去一個村力量小,有些公共服務的事情辦不了。合并后,原行政村的人才、技術、產業、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得到有效整合,促進了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經營新格局的形成。很多社區建立后,打通了村與村之間的竹節溝,接通了斷頭路,通上了自來水,減小了開支,擴大了服務范圍,拓寬了致富門路。

史好泉副書記則認為,合村建區能夠極大地拉動內需。他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筆帳:每戶無論是購買100多平方米的高層樓房,還是15萬元的兩層小院,100萬農戶,就是1500個億,分十年完成,每年新農村投資就要150個億。

他深有感慨地說:“所以,我認為,擴大內需,最大的內需在農村;刺激消費,最大的消費群體是農民;抓重大項目建設,最大的項目是農村住房建設。如果全國按3億農民算,全部像我們這樣拉動投資的話,中國快速發展20年都沒問題。用不了20年,我們經濟總量就能超過美國。”

對于德州在合村建區上的有益探索,各界均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認為,德州的村莊合并,改寫了延續幾千年的村莊版圖;干部選舉,喚醒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社區規劃,結束了農村建設混亂無序的歷史;啟動建設,使新農村建設進程提前了30-50年。

吳書記表示,合村建區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符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愿望。這么好的事我們當然要抓。這項工作開展兩年來,全市沒有發生一起上訪案件。這說明只要工作做得細致到位,只要決策尊重客觀規律和群眾的意愿,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更感到,黨的各級干部確實是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才能在人民群眾中提高威望,老百姓才能從中得到實惠。而全市廣大群眾的理解、諒解、參與和支持,更堅定和鼓舞了我們抓好這項工作的信心和熱情。吳翠云書記坦言:“剛開始時,合村建區讓我們感到了很大的壓力,隨著工作的推進,它的綜合效益逐漸顯現,尤其是給百姓帶來了實惠,這讓我們由被動變主動,由壓力變動力。可以說,現在各有關職能部門都積極獻計出力,基本達到了一呼百應的程度。”走進陵縣陵城鎮五里社區生態西葫蘆大棚,記者看到地里的西葫蘆個個色澤鮮艷。據陵縣縣委書記李世民介紹,由于將社區與有機西葫產業園區一并規劃,如今,這里已經建成了2萬畝的生態西葫生產基地。現在的陵縣西葫已經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蔬菜的認證,農民年人均可增收1萬元。陵縣正在努力打造全國最大的有機食品西葫生產基地。而像這樣將產業園區與社區同建的模式在德州比比皆是。德州市是典型的農業大市,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1/16,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1/17,而行政村占全省總村數的1/10,村均人口比全省少271人,500人以下的村占全市總村數的57%。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