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總與成功相伴。上海世博會有很多的成功之處,但留下的遺憾也在所難免。當時世博會選址因為需要暫時的保密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而留下的遺憾將會變成這座城市的幽默記憶。
地址的選擇和世博會的理念是一個悖論。選在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繁華地段的市區(市中心占地多達5.28平方公里)開張已經從根子上同世博會低碳環保的根本理念相沖突了。再加上7000萬人次如此統一的引導到市中心集結本身也就是一個不環保的不安全的舉動。
看看鄰國日本世博會的經驗。日本一次選擇在大阪舉行,留下的是城市病的加劇。還有兩次世博會地點選擇在郊區。一次是筑波縣還有一次是愛知縣的丘陵地帶。這首先讓兩個不知名的小縣城進入了世界視野。從經濟角度看,世博的選址帶動了兩個地區的繁榮。從指導思想上看,他們的所有場館與園區設施都是利用樹林之間的空地建設。這才是對世博會綠色真諦的深刻領悟。
上海世博會展館中普遍被看好和推崇的也是那些透出自然風情的設計,越接近自然的越被看好。但有趣的是,放著現成的大自然的場地不去采納,而偏偏要到大城市的市中心去人工刻意雕琢自然場景,把郊區的水和樹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人工地搬到市區,就好像買鞋的人帶了鞋樣去商店一樣的幽默。日本的郊區世博會還能讓人領悟到的有,因為是在郊區,郊區的樹林河流能夠給較長時間排隊等候者提供一個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變在水泥場道遭受烈日暴曬煎熬為沉浸在水鄉綠色過程的享受。其次,愛知世博因利用選擇在丘陵地帶優勢,借鑒了日本滑雪場的經營智慧,設置了兩條空中纜車線,這不僅可以解決游客在園區內的交通問題,同時,也增加了鳥瞰世博、“世博園區空中游”的立體感。
相比,上海世博選址的缺憾變成一個“平面媒體”,結果也就別無選擇了。其實,熟悉上海地理的都知道,松江的佘山、青浦的水鄉、崇明的臨海等,如在同樣接受400億的建設費用后,不論是在演繹世博理念還是后續產生的效果方面,中心城區的選址是無法和在郊區舉辦相比擬的。把城市人的視野由過熱的中心城區集中引導到相對平靜的郊區的一次歷史機遇,就這樣擦肩而過了。
與這樣一個選址相關聯的就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與要保留上海工業遺產(主要是指上海老工業中的一些廠房外景)上,也難免暴露出諸多的牽強和不協調。
老工業基地、老廠房外景也確實是這座城市的一個記憶,但畢竟是歷史的沉淀,而不是我們要追求的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啊。為了保留這樣的記憶,在市中心這塊被全中國或被全世界看好的地段,采取更多的更便捷的途徑來實現除這個目標之外的更多的商業安排也是不難辦到的。但是利用國際資源和國家的行政力量來開辟一個美好生活的樣版新天地的機遇是千載難逢的。上海市中心的城市病已經越來越嚴重,房價也在一路攀升,但是如果這次世博選址放在和長江三角洲其他省區相毗臨的郊區或臨江區域舉辦,那么無疑會對改變上海城鄉結構和輻射整個華東地區、緩解城市病和遠期中心城市的房價等方面更具戰略意義。
城市化的最終目標其實是“農村化”,城市化僅僅是“農村化”的一個手段而已。世博會強調更多的是前瞻而不是回顧。如果上海這座城市還是沿襲著螺絲殼做道場的習慣思維,眼光還是不能放到郊區的廣袤土地上,還是做不到在農村這塊土地上打城市牌的話,每年請再多全世界市長來咨詢開會也是無濟于事的。因為城市來救城市成功的先例并不多見。
也許是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理解的差異,作為東道主國,世博會開設了一個民營企業聯合館,其內有一個由30000個水晶展牌組成的“閃耀矩陣”展示墻,每個展牌上都鐫刻著每個企業的名字。整個閃耀矩陣在燈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色彩萬千。解說是中國企業在世界級舞臺上最引人注目的集體亮相。看到這個場景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起,500 多年前,上海的邊界水域上,中國人鄭和帶著東方特有的“農產品”七次下西洋,據說是僅僅為了給世界展示一個東方的神話。差不多那個時期的哥倫布也同樣出海航行,但是他們發現新大陸,成就了他們日后的殖民事業。相比,我們為不自覺地保留著那份歷史的純真而感到無限的感慨。(作者系亨通集團技術中心信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