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一場主題為“深化出租汽車改革與發展”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出租車行業管理看起來似乎不是一個多么大的問題,但是這項工作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特別是近年來網約車的興起,在給市民提供良好服務體驗的同時,也給當地的出租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3月14日 中國網)
作為一個“全世界都是的難題”,專車之爭素來已久。事實上,楊傳堂部長不是第一次對此明確表態了,綜合他的聲音來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以網約車為代表的專車模式,一定是值得鼓勵發展的新生事物,但是,它的發展確實面臨著諸多挑戰。從出租車的罷運,到監管層的出手圍剿,從專車平臺的強力自辯,到消費者的嗆聲吐槽,所透射出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是,私家車到底能不能成為專車?它們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名正言順?
眾聲喧嘩中,沖突的存在或許并不是可怕的。唯有在喧嘩中發現了真問題,才能實現社會對沖突的適當調節,使沖突不以將會毀掉整個社會的暴力方式而進行。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得承認,出租車行業必須接受新業態的到來。從某種意義上,關于專車的改革,這就是城市交通公共服務的供給側改革。
在專車之爭中,需要得到廓清的是,首先,那些曾經發生的罷運,并非無理取鬧,這種以信息平臺為載體的新形態,無疑是對傳統的出租車運營模式造成了威脅。其次,來自監管層面的圍剿,并非無事生非,從法理上說,依照《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利用網絡平臺和手機軟件預約租車,確實屬于未取得運營資格、擅自從事非法運營。再次,專車平臺的強力自辯也并非強詞奪理,他們的委屈是堅硬存在的,從現有的專車服務形態來看,跟現實意義上的黑車還是截然不同的。而來自消費的嗆聲吐槽,更是毋庸置喙的,在現實的打車難、出租車服務跟不上的窘境下,以“多維度、個性化、安全性用車”為賣點的專車服務,如何不能成為市場化背景下的優選呢?
于此而言,專車服務的真問題,并不在于這個新業態與時代的格格不入,乃是在舊秩序格局下的嚴重不適,它所需要的是一場秩序重建。具體來說,乃是在于如何打破傳統出租車運營模式的沉疴,讓傳統出租車在新業態下坐擁信息化帶來的利好;乃是在于如何打破現有的制度窠臼,讓新業態在新模式下,既能實現市場資源的盤活,也能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正如楊傳堂所言,讓其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公眾的需求,更好地適應互聯網+發展的需要。
模式沉疴也好,制度窠臼也罷,背后所關聯的,都是堅硬的利益博弈。所以,破解這些真問題的路徑,顯然不僅僅是諸如是否允許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專車運營等制度上的小修小改,也不僅僅是諸如對“出租汽車經營服務”模式上的謹小慎微,而是需要有打破利益堅冰的決心和智慧。真正實現——市場的事,由市場說了算,權力則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