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果寧:果寧法師,字戒凈,禮從上圣下輝大和尚學佛,在廈門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學下誠大和尚處受比丘大戒。現(xiàn)任廈門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香港普緣蓮社住持,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我們的整個社會,都在提倡和諧。
那么,所謂和諧,要從何而起呢?
無論是社會的和諧,還是人類的和諧,都是從每一個人的身心和諧開始的。
由印度傳入中國的瑜伽運動中,有調和身體的基本動作。瑜伽的理論認為,我們的身體,大多都處于不和諧、不平衡的狀態(tài),因此要經(jīng)由持續(xù)的修煉,將其糾正過來,使身體達到最佳狀態(tài)。
我們的身體如此,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
在社會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大多數(shù)的時間里,我們都是心靈向外的。我們總想認識外面的世界,總想探索星際宇宙,單單忽視了精神所在的內心世界。我們認識了整個銀河,探索了天際的星球,但我們對生命的認識到底有多少呢?為什么我們會有那么多病痛,那么多煩惱和困惑?
相對于外物而言,我們對生命的探索,過于膚淺。
事實上,人類所有的行為,都出自三個基本的根源:頭腦、心靈與本能。分不清頭腦、心靈與本能的差異,便不能了解自身的生命,使我們對自身的認識出現(xiàn)缺陷。
在這三個根源之中,頭腦屬于理性的部分,它包括我們的語言、文字、思維、邏輯,各種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想法,以及我們的欲望。可以說,我們的頭腦充滿占有,充滿欲望,并且代表分裂。心靈是我們的家,是情與愛,是感性,是與頭腦分裂相對的和諧。而我們的本能部分,被稱作“飲食男女”,和動物沒有區(qū)別。擁有了行為的三個根源,我們的行動便如同擁有三副不同的面孔。被我們藏在深處、不愿公開的,是我們的本能,時隱時現(xiàn)的是我們的心靈,而我們往往愿意將頭腦公開,希望能充分展示。
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從孩童到成年,人類的三副面孔在不斷地變幻。在遠古時代,人與人之間不需要語言與文字,只要對方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知道對方需要什么。他們通過心靈之間的互相感應進行交流,因此他們的心靈敏感,可以感覺到山河大地中的一切神性。后來我們進化了,正如科學研究的那樣,進化的代表是我們頭腦的變化。因此,我們發(fā)明了語言與文字,放棄了心靈的交流。正像基督教中失樂園的說法,亞當與夏娃正是偷吃了知識之果,豐富了自己的頭腦,而將心靈物化了。由此心靈對愛、對美、對幸福的感受力也就降低了,被喻為被上帝逐出了無憂無慮快樂的伊甸園。從此以后人類不斷將生命能量涌向頭腦,越來越忽視對心靈的營養(yǎng)滋潤。我們的情愛逐漸喪失,我們之間的交流變得遲鈍,感覺不到對方所想,理解不到對方所需。
在所謂的文明社會中,從小開始,我們便將大量的生命能量不斷裝進頭腦,將頭腦變成一臺生物電腦,一直轉動,無法停止、無法關閉。我們就這樣被所謂的知識和頭腦所奴役,感覺不到快樂,不會被日出日落的美麗所感動,對大千世界、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對美越來越缺乏欣賞,對愛越來越缺乏信任,我們也忘記了生活和人生的意義,更忘記了怎樣才能真正幸福。
事實上,我們忘記了頭腦不是我們的主人,心靈才是。
我們只是過于依賴頭腦的工具,被奴役和控制,迷失了我們自己。
讓我們的心靈,做回自己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