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2月16日刊發題為《中國城鎮化的多重影響》,作者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教授伊格納西奧·尼尼奧·佩雷斯在文章中稱,中國制訂的“十三五”規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使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需要經濟取得適度較高的增長水平。為此,面對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專家們認為,要想達到適度較高的增速,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至少要達到6.5%到7%的水平。這正是“十三五”規劃預計的經濟增長速度。
文章稱,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要想實現這一增長目標,關鍵在于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巨大機遇(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約55%),意味著中國甚至可以達到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超過80%)。
城鎮化是中國個人消費增長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的巨大機遇,這兩點是確保中國實現增長目標的關鍵。
文章稱,城鎮化對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一趨勢在近年來已經十分明顯,而且未來還會持續。但其重要性并非單單體現在其規模上(預計到2025年將有近10億人口生活在城市),還因為城鎮化在社會穩定、制度化、經濟、環境和政策穩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當我們在談論和思考中國未來幾年面臨的挑戰、機遇和潛在的變化時,城鎮化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如果不把一切事情放在健康、有序的城鎮化這一需求的大的框架內考慮,就無法理解中國近年來在各個領域進行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改革,以及出臺的新政策。這些改革不是相互孤立的決策,而是中國政府面對未來相互關聯的各種挑戰而做出的一種全方位回應。所有這些挑戰都與需要調整和持續引導的城鎮化進程息息相關。
文章稱,中國政府做出了一系列決定:為農民工獲得城鎮戶口提供便利;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退休和養老金制度改革;取消獨生子女政策以及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等。所有這些都是在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的關鍵要素城鎮化進程框架內做出的決定,也是為了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毫無疑問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及其影響是未來需要加以關注的對象。不僅因為城鎮化進程中蘊含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機遇,而且因為這一進程本身關系到中國未來的命運,以及它應對各種威脅到其發展模式的各種主要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