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走訪安徽、山西、河北等地的貧困地區了解到,喝水仍是當地的頭等難事:水改多年仍然有三成群眾喝不上干凈水,一部分已經建成的安全飲水工程卻因故閑置,同時相關人才匱乏,群眾吃水沒有可心的把關人。
安徽阜陽
三成以上群眾喝不上安全水
安徽省阜南縣童樓村是淮河沿線的一個小村子。雖然靠近大江大河,但吃水難仍是當地群眾的一塊心病。“一旦下暴雨或者淮河有大水,井水就會很渾濁,顏色發黃。”童樓村村民童靜說,在平常日子里,燒幾次水后壺底都會產生厚厚的水垢,讓人看著心里不舒服。
無奈下,一些人狠心買一臺小型凈水器。但是,大部分村民不得不靠這渾水洗衣做飯。“喝上安全的飲用水,是村里的父老鄉親們多年來的一大心愿。”童靜說。
吃水難,在皖北地區是個普遍問題,其中以阜陽、亳州、宿州等地較為突出。阜陽市水務局局長李磊說,各級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農村安全飲水。近10年來,已經累計解決49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但是由于阜陽市農村人口占比較大,目前仍有350多萬農民還不能用上安全放心水,占到全市總人口的三成以上。
“政府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全部解決剩余人口的農村安全飲用水問題。”李磊說,但是,由于阜陽市貧困縣多,地方政府財力較弱,對中央要求配套投入的資金籌集壓力很大,“希望能考慮到沿淮貧困地區的特殊性,加大資金投入,減少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要求。”
工程閑置
約上億資金起不到作用
日前,在山西省南部一座鄉鎮集中供水站,院子冷冷清清,大門已經生銹,并且其中一扇半倒在地上。院子里的部分房間早已出租給附近的建筑工程隊。
供水站站長郭建宏介紹,這家供水站連同全鄉的輸水管道,是由國家撥付資金和村民自籌資金總共投資七八百萬元建成的。2007年開始為周邊16個村子供水,然而2012年起由于村民欠費,其中15個村子已經停止供水。
供水站所在村在停水前連續欠水費17萬元,村支部書記原秋虎介紹,當地村民收入不高,還不習慣交錢喝水,久而久之欠下大筆債務。現在,村民打了一口深水井,繼續喝含氟量超標的水。
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2015年曾對全省地方病區域的改水工程進行調查發現,地方病氟中毒病區的改水工程非正常使用率達到12%,砷中毒病區的改水工程非正常使用率達到20%。參與調查的山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業務辦主任王正輝說:“以目前改水工程的投資來看,保守估計不能正常使用的改水工程涉及資金上億元。”
近些年,河北承德氣候干旱,有效降水量少,加之部分村莊后期管理不善,自行拆除集雨設施等原因,當地集雨工程利用率不高,也出現設施閑置的情況。
人才匱乏
檢煤的培訓7天上崗驗水
記者調研發現,貧困地區飲水安全還面臨著相關技術人員匱乏的問題。
在山西省臨縣,檢測水質的技術人員只有3人。嵐縣的相關部門反映,有的水質檢驗部門11個科室總共只有14個人。“一些水質檢驗必須得由兩個人來操作,但我們人手根本不夠,都是長期超負荷工作。”工作人員表示。
同時,技術人員年齡嚴重老化。臨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局擁有當地為數不多的水質檢驗設備,局長高恩奎坦言,該局工作人員的平均年齡將近50周歲,對新知識了解不多,一些設備操作不了。但貧困的小縣城吸引不住年輕人才,“已經20多年沒有進新人了,招個專科生都困難,更別說本科生了。”
山西北部某縣自來水公司負責人介紹,當地供水水質化驗曾長期空白,2014年3月才開始建設水質化驗室,然而條件十分簡陋。在僅10平方米的檢驗室內,化驗員安麗霞說,自己畢業于當地農校的煤質化驗專業,原來負責收水費,“自來水公司里沒人學過水質檢驗,我的專業算是最接近的,就把我調到檢驗室了”。安麗霞說,自己唯一接受的培訓是賣設備的商家講解如何操作儀器,“商家培訓了7天,我就上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