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武鳳珠 報道)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等農村改革重大舉措。《方案》中涉及了農村改革的哪些關鍵領域?對于未來農村改革作出了怎樣的部署?“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村改革應如何系統科學推進?本次農村改革將對我國城市化質量的提升產生怎樣的影響?
2015年12月4日,以“讓農民分享改革成果”為主題的研討會在住建部舉行。中華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主席賴文鑫,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主任研究員李津逵,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四發,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法學博士張英洪,正大集團總裁楊海浩,天福園有機農莊主張志敏,北京均友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彭祥林,河北永清臺灣新城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楊華彬等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如何讓農民真正分享農村改革成果”這一主題展開深入的研討、交流,現場嘉賓踴躍互動,氣氛十分熱烈。
楊海浩對《方案》中提出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讓、租賃、入股”,“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他表示,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的開展將讓農民成為資產的所有者,有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一個個案無足輕重,一旦放開,加上實踐,對于未來的社會變革將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張英洪認為:“三農問題不僅僅是農村的問題,還體現國家治理的問題。這一問題要解決,當下的城鄉二元體制、農村集體所有制都面臨變革。”此外,這一問題還反映了以現代公民為核心的制度建設的缺失。張英洪說,現在國家面臨著雙重的改革任務:第一是繼續改革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弊端;第二是改革以后出現的新問題,即深層次問題。改革的核心應該是以加強農民權利為核心的改革。
曹四發長期關注城中村治理,他表示,深化農村改革的目的是“讓城市更美好、讓農村更發達、讓社會更和諧”,此次《方案》“對農村金融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肯定”,這是非常大的亮點。他以自己參與的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鎮“集體建設用地的鄉鎮統籌集約利用”試點為例,指出包括城中村在內的農村問題要解決,關鍵是要“把農村集體(土地、經濟、體制)的潛力釋放出來”。
李津逵對《方案》作了細致的分析,認為此次《方案》是對多年來改革的“一個集成”,“農村社會治理體系和農村基層組織制度更加完善”列入目標任務,“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等方向是亮點;缺憾之處在于未把國家治理體系改革放在農村改革的核心位置。李津逵表示,“三農”問題的核心不是收入問題,不是土地問題,而是農民(組織起來)的權利問題。
主動放棄城市生活、轉行為農民的張志敏有多年的親耕經驗,她說,農業是人與自然合作的藝術,它需要高超的智慧,而現在農民離開化肥已經不會、也不愿意種地了。
彭祥林表示工業發展最終會對農業產生什么樣的結果?以工業的思維發展農業或許可以獲得更好的效益。
楊華彬則以自己參與打造的河北永清土地銀行模式為例,認為尊重土地價值會成為將來的政策主流,農村改革的方向應是“使農民真正深入到社會發展的大潮中“,目的是”讓農民分享改革的成果,讓農民得到實惠”。
在總結發言中,黨國英認為我國當前三農問題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農產品價格保持低廉、二是住房形態要合理、三是社會保障機制要完善。”未來,我國的土地制度該如何改革?黨國英表示,改革土地產權制度、土地規劃管理體制及城市居民建設用地入市是解決問題的出路所在。
據悉,研討活動由住建部科技委、國土部科技委聯合指導,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主辦,《城市化》雜志、城市化網承辦,北京均友信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城市化委員會秘書長、《城市化》雜志社長蔡義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