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11月21日下午,第十一期CEO會老楊會客廳開啟對話,圍繞著農村電商和農民創業等最近熱門的話題,城市化委員會社會建設專委會專家顧問、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等專家、企業家展開了熱烈討論。
針對近期農村電商的發展,于建嶸一上來就拋出了自己的擔憂:“最近我一直在考慮,互聯網時代,農業、農民能不能真正得到好處,也去一些地方看了一些互聯網農業平臺,我對這些平臺能產生的效果表示懷疑,我很擔憂這種浪潮會不會變成新的勞民傷財的運動。主要表現為兩點擔憂:第一,農民是否能利用現代的互聯網方式創業?第二,這些電商的發展農民能否得到好處、獲得益處?”
于建嶸認為,農村電商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要選擇更好的方式來幫助農民發展,要建立社區平臺,通過平臺來收集和發布信息。于建嶸對河南發展農業電商非??春茫f,河南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人口眾多,發展空間廣闊,市場潛力大,河南農業電商做好對全國具有示范意義?!霸诤幽系膶嶒灣晒?,就可以復制和放在國內其他的地方實施。”于建嶸指出,要做農村電商,就要做自己的品牌,拒絕融資,把渠道市場打通,降低成本,不套取國家的錢,不套取風投的錢。
對于農村電商現在存在的問題,于教授結合自己的調研,講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艾F在社會對電商的理解存在偏差,”于建嶸說,“電商的本質不能是增加社會成本,而應該是節約社會成本,提高社會效率;農村電商的本質不是能下單、能買東西,而是解決農資、農產品的交易問題,而且是規模交易問題。”于建嶸指出,農村電商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讓大家相互信任,即信譽的建立。此外,網絡平臺可以做一個好的信息渠道,利用網絡優勢深入挖掘出農村特產,宣傳河南特產,把河南特產推到全國甚至全世界,實實在在地幫老百姓賣出農產品,同時發現外面的好東西,讓河南省的老百姓也能充分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
“最后一公里”受阻是農村電商普遍存在的問題,于建嶸分析其成因,一方面因為地方政府觀念滯后,缺乏推動的精神動力;另一方面農村電商大多不成規模,沒有形成網絡,成本大;許多農村電商只是止于概念,空有其表。于建嶸舉例說,“一間小房子掛個牌就成了電商平臺,這樣的電商很難有作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