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模式”的興衰警示了啥?
時間:2015-11-25 09:48:01
來源:紅網 作者:羅志鴻
吸收農村閑散資金,實行小額投放,農民貸款無需抵押、無需擔保,存貸方便快捷……走紅一時的“鹽城模式”,不僅在鹽城各鄉鎮遍地開花,還吸引了眾多參觀和學習者,并在全國多地推廣。然而,9年后,由于部分合作社違背服務三農的初衷,挪用資金投資失敗,引發儲戶擠兌潮,鹽城一大波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倒閉。(11月24日中國廣播網)
在當前一些農村地區,農民早已不滿足于只在自家責任田里進行小農生產,而是更傾向于承包大面積土地進行規模種植或者養殖。加之部分農村青年進城務工,造成一些土地閑置,更為這種農業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就像企業成立及發展需要大量資金一樣,農業規模化發展同樣需大量的資金投入。然而,受制于地域、產權、商業銀行逐利性等因素,農民在規模化生產過程中很難從商業銀行申請到貸款。
一方面是農業大戶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是商業銀行對農業大戶貸款意向不高。而鹽城市的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因其農民貸款無需抵押、無需擔保,存貸方便快捷、加之利息比一般銀行高很多,因而備受農民青睞,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整合了農民資金,解決了農業大戶的貸款問題。在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成立伊始,鹽城市委、市政府就給予了其支持,被賦予了極大的意義。
然而,9年以后,因部分合作社挪用資金投資于非三農產業,背離了其成立的初衷,異化為一個民間融資平臺,最終投資失利,引發擠兌倒閉風波,眾多儲戶陷入恐慌,其產生的連鎖反應不容小覷。可以說,曾經被寄予希望的“鹽城模式”當前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進退兩難。
筆者認為,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可以看做是一種金融機構,而金融機構更容易受到經濟社會的影響。在經濟欣欣向榮的時候,金融業可以迎來發展的春天,而在經濟社會不景氣的時候,金融業則會面臨寒冬。在前些年,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的大環境下,農民資金合作社遍地開花,并不能說明它運作得多良好、多科學。隨著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較之前有所下降,以及問題的積累,這些農民資金合作社也因為前期激進的資本運作而出現了各種困難,就算不是因為挪用資金投資失利,照樣也會有合作社因為盲目發展、過度競爭或者受大環境影響而倒閉。
在現實中,無論是疏于管理,還是受到經濟大趨勢的影響,金融機構陷入困境或者倒閉的現象并不少見。就連一些經營了很長時間、擁有較強風險管控能力、各類高學歷人才聚集的大型金融機構也不例外,更何況是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了。然而,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資金都是來自于農民群眾,一旦其倒閉,不僅將會讓他們血本無歸,更可能演化成群體上訪事件,造成惡劣的影響。由此可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試點推廣過程中,如果沒有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制度、風險控制制度、監管制度等,在沒出問題前,其可以充當三農發展的“潤滑劑”,一旦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其更像是一顆威脅區域經濟社會的“不定時炸彈”。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如果已經推廣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地方,應當汲取鹽城市的經驗教訓,做到“見不賢而內自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潛在的風險。而對于其他地方而言,則要對“鹽城模式”的教訓引以為戒。在推進涉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做足充分準備,完善各項機制,積極聽取各方意見,尤其是金融專家的批判性意見,將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降至最低。要提高準入門檻,提高質量,控制數量,避免管理層次不齊和過度競爭。要提高風險管控意識和能力,增強憂患意識,從好處著眼,往壞處做準備。另外,還可以通過在政策上對農村信用社或者村鎮銀行進行扶持和引導,通過這些相對成熟的金融機構扶持三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