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楊鋒,中國農業大學工學博士,現任職于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標準化研究所,ISO/TC268注冊專家,主要致力于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標準化戰略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參與完成各類科研項目20余項,并發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專業論文30余篇,出版論著4部。
今年以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備受矚目,為此,《城市化》雜志專訪了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公共安全標準化研究所,ISO/TC268注冊專家楊鋒博士。談及城鎮化與標準化的關系,他形象地說:“如果把新型城鎮化建設比喻為一座建筑,那么標準化工作就如同它的地基,建筑越高,地基就必須建得牢固。”他認為,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就是通過加強標準體系建設,解決“人的城鎮化”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提高中國城鎮化質量。
《城市化》:請問,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與新型城鎮化有著怎樣的關系,發揮怎樣的作用?
楊鋒:從大背景來說,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是在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過程中引申出來的概念。《決定》中的一條關鍵性內容與城市化息息相關,即“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以往,國家考核地方政府業績的依據是GDP,而現在則要將生態環境、居民生活品質等一系列內容都納入到地方政府業績考核體系中去,變單一考核為綜合考核。然而,這種綜合考核究竟應怎樣執行,到目前為止,國家并沒有下發正式的文件。
其實,ISO(國際標準化組織)于2014年就發布了一項關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標準——ISO 37120。這一標準從17個方面羅列了100項指標,衡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具體包括經濟、教育、環境、財政、交通、空氣質量甚至火災應急響應等等,基本囊括了一個人在城市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所有問題。在從GDP政績考核向著綜合考核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這一標準。要知道,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需要解決的也是圍繞人的生活、工作而產生的城鎮保障房、社會事業、公共服務均等化、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具體問題。ISO 37120標準恰恰是以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為核心來衡量城市的發展狀況,因此,這一標準所涉及到的內容與我國提出的“四化同步”、“五位一體”基本上可以做到一一對應。
從這一角度再去看《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及其所重點強調的“建立高效、權威的標準化統籌協調機制”,就不難理解,它所要解決的正是整個標準化管理中的體制與機制問題,與國務院近期發布的《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一樣,雖然不是針對某一個特定領域或方向發布的,但涉及的內容勢必對全社會的各個領域產生深刻影響。
《城市化》:您認為,標準化工作怎樣才能有效提升中國城鎮化質量?
楊鋒: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對標準化工作提出過要求,只有在適應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下,標準化才能有效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因此,推動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對我國城鎮化進程有著重要意義。具體到操作層面上,我們可以從考察城市可持續發展到底從哪些角度衡量城市的質量這一問題談起。
概括來說,“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內容主要從經濟、社會、環境這三大全球公認的支柱性問題考量一個城市的現狀,由于我國提倡的“五位一體”中還包含政治建設及文化建設,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工作將涉及人的生存權、發展權與自由權等問題都歸到治理理念當中,從而引申出了“文化與治理”概念。此外,作為物質條件,基礎設施也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樣一來,標準化工作也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五位一體”體系,包括:處于底層的基礎設施,處于中間層次的經濟、社會、環境的運行,以及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的文化與治理理念。這就是我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整個質量體系。
針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提出過許多理念,比如,生態城市、海綿城市、綠色城市、花園城市、低碳城市等等,對照以往的質量標準體系,我們會發現,這些理念都只涉及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某一方面,并非全部內容。而提升中國城鎮化質量必須運用綜合的方法。因此,衡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理應從綜合方向去考慮,將經濟、社會、環境、基礎設施、文化與治理這五個方面都囊括在內。目前,我國所開展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工作都正是圍繞這些內容展開。
《城市化》:請您介紹一下,標準體系在建立的過程中,具體從哪些層面提升中國城鎮化質量的?
楊鋒:這一問題可以理解為標準體系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及城市質量之間是怎樣配套的。“五位一體”及“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宏觀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城市的經濟、社會、環境、基礎設施、文化與治理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一定的水平,并協調發展。圍繞著如何讓這五個方面協調的問題,標準化體系主要從三個層次來指導城市質量的發展。
一是宏觀管理方面,制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宏觀管理評價標準和相應的技術支持手段與方法。這一層面主要涉及到城市可持續發展是什么樣的狀態,應該怎么樣來評價、管理它。二是中觀管理方面,標準化體系對城市可持續發展中所涉及的經濟、社會、環境、基礎設施、文化與治理等方面提出相應的要求。三是微觀技術方面,具體到約束某一個領域內所涉及的極為具體的問題,是有針對性的技術標準。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城市的能源管理提出了要求,怎么實現這些要求?中觀的管理體系就會通過相應的微觀節能技術標準來達到這一目的。
綜合來看,我國的標準體系工作都是圍繞著國家的戰略方針而進行的,但在具體領域上則因為所承擔任務的不同而產生了方向上的區分。例如,城市可持續發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它所做的標準,是圍繞著提升城市品質、提升城市化質量、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展開的;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則可能圍繞著能源環境管理體系來實施具體的管理與技術標準的制定。這樣各個行業與領域都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努力,就形成了整體的標準系統,從而使標準化工作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