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11月3日發布。《建議》提出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和穩定運行。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指出,“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要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環境質量是根本目標,污染減排是重要手段。我國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高達2000萬噸左右,只有再減少30%—50%,環境質量才會明顯改善。他表示,將加快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破解一些城市面臨的“垃圾圍城”困境。
縱觀世界各國,城市化和工業化步伐的加快,消費產品的豐富,消費水平的提高,隨之帶來的副產品——垃圾的數量增長難以遏制,垃圾處理的工作量和難度明顯加大。中國城市在過去30多年間經歷的快速社會變遷,使得“垃圾圍城”等環境污染問題尤顯嚴峻。
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2004年中國固體廢棄物年產1.9億噸,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全世界第一的垃圾生產大國。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統計,2012年全國生活垃圾總量增加到了2.39億噸。盡管垃圾產量如此驚人,盡管2011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就在直面“垃圾圍城”困境,然而“垃圾圍城”并未得到有效解決且已經演變成了“垃圾圍村”,構成了中國環境治理和城市管理的一個嚴峻挑戰,甚至被稱為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廢棄物危機”。然而,這一問題一直以來并未引起人們太多的重視。
曾幾何時,我們步入了一次性消費品充斥的時代,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碗、一次性毛巾等已完全融入人們的生活。這些“用完即扔”的物品讓人們感受物質富足、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在充當著把資源變成垃圾的“加速器”。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津逵直言,在某些場合,一次性用品已經成為人們彰顯身份的象征!
再如,作為改革開放催生而成的新興獨立工業門類,中國包裝行業的發展可謂風生水起、日新月異,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需要直面的是:不斷出現的“天價月餅”、“天價粽子”、“天價榨菜”已將過度包裝做到“櫝貴于珠”,酒類、食品類、保健品、化妝品也在成為過度包裝的“重災區”。由此產生的包裝物占到每年全國城市固體廢棄物的30%,廢棄價值達4000億元!過度包裝愈演愈烈,其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卻無人問津。
……
垃圾的解決之道在哪里?從垃圾處理技術比較先進的國家如瑞典、日本等國的做法來看,兼顧社會發展和居民利益還是有徑可循的。那就是,通過精細化管理,推進“3R”——“減量”(Reduce),“再用”(Reuse),“循環”(Recycle)。當前,在我國很多城市都出現了“鄰避效應”——居民反對在自家附近建立垃圾焚燒廠。這說明,社會輿論條件已經成熟,相關機構應該抓住機會,倡導更為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減少垃圾產生,并推行需要居民從行動上高度配合的精細化回收,從環境成本收益和市場成本收益等方面精細計算和考量,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包括垃圾減量、填埋、焚燒和分類回收在內的合理有效的綜合性處理體系。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筆者以為,不妨先從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