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研究員
在當前城市化迅猛發展的大潮中,中國的農村出現了什么情況?農業在衰落,鄉村在解體,社會需要重建,大量的空心村,空殼村,大量的留守老人、婦女、兒童,這些情況在處于秦巴山區的巫溪是非常明顯的。巫溪50萬人口,40萬畝耕地。在巫溪縣城1.5平方公里土地上住了4.2萬人,他們的困惑是什么?“人民群眾是主人,但是主人怎么對公共事務不關心?是不是城市建得越漂亮,生活就越幸福?”面對這些困惑,我們來看一下,巫溪縣的社會建設,下面我講幾個故事。
第一個,是地方黨委和政府如何激發群眾熱愛家鄉,共建家鄉的熱情的故事,這個地方叫北門溝。2008年,有一次縣里開會的時候,一群上訪的人把門口堵了,說北門溝垃圾污水遍地,你們管不管?領導說我們有責任,但你們是主人,你們有沒有責任?這些上訪群眾隨后回去開會,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北門溝出工1600多人次把70噸垃圾清出去了。政府又投資20萬把污水總管建起來了。有了主人的城市就開始有人關心,有了歸宿感。薄熙來同志到巫溪受到了最熱烈的歡迎,薄熙來說群眾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你為他做一件事好事,他就會唱社會主義好。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在農村,農村有沒有社會建設的動力?有。三寶村的黨支部書記蘇波,他的父親也是老支書,他80、90年代在廣東打工,后來回到家鄉。這個村現在有幾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一個是“和事堂”,鄉村基層出現糾紛的時候,放在“和事堂”來調解,這樣本來可以移送到人民法院的糾紛90%在和事堂解決了。第二個是“善事薄”。每個人做了好事,大家為他立一塊碑,寫的是“共產黨好”。其實群眾中間涌動著建設自己幸福家鄉的力量。三寶村現在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王鴻舉市長說在這個村看到的笑容是沒有雜質的笑容。
巫溪縣委縣政府將縣城劃分成110多個網格,縣里的領導和各部門一起分到各個網格跟當地的居民結對子,把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制度化。共產黨員在自己單位過組織生活,同時又在網格過組織生活。把很多的力量整合起來。網格化管理之后,有一個網格就發揮作用了,比如說城南小區。這個小區是縣紀委書記牽頭,若干班子參加,籌了40萬給小區建立一個小廣場。在群眾的建議下,廣場隨后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吸引了大批居民來到廣場跳舞唱歌。以前廣場旁邊有一個茶館,留守婦女經常去那兒打麻將,現在很少有人去了。
我們看到鄉村里有這種建設的愿望,黨委政府的網格建設需要硬件軟件相結合。同時,在城鄉基層確實也存在一些積重難返、矛盾尖銳,憑自身的力量難于扭轉局面的地方。目前,巫溪縣委縣政府已開始引進有國際眼光的社會企業來巫溪,幫助巫溪的群眾建設和諧生態的社會。“樂和家園”就是縣委縣政府邀請來的一個企業,它是廖曉義大姐創立的,北京地球村首創了樂和家園。現在他們開始做一些幫助當地群眾重建社會的實驗。樂和家園的三項原則,五項制度都是廖大姐設計的。原來一個村400多人上訪,如今通過自己管理,建立共生機制,大大激發了村民公民責任,上訪也幾乎為零。
點評專家 張幼云: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
李老師精彩的介紹,把我似乎帶到了巫溪。我很想自己親眼去看一看,好好感受和學習。我覺得巫溪案例首先給我們揭示了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城市化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因為城市化的過程不只是人從農村走到了城市,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以及社會管理模式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城市化的進程實際上是公民社會的建設完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個角色都要發生變化,政府的角色,以及其他各個社會角色,企業、工人、包括市民都有各自角色轉變和扮演的問題。巫溪的例子告訴我們,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們老百姓也有公民意識和能力提升的問題,我們要清楚我們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現在大家越來越認識到轉變發展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個健康可持續的城市化進程是轉變發展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化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經濟增長、社會進步,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過程,最終是人的更好更全面發展的過程。今天早上高老在講話中講到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我認為是個重要問題。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人的發展。巫溪經驗表明,通過良好的社會管理,公眾的積極性可以很好的調動起來積極參與到城市化進程中去,并在參與過程中樹立和提升公民意識和行為能力。
剛才對巫溪案例的介紹中提到良治,很重要。我在剛剛結束的中歐經社理事會第八次圓桌會議上作了發言,是關于社會對話的。社會對話是講政府同 社會伙伴,主要是雇主組織和工會組織之間進行的對話和磋商,以及通過公眾咨詢使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中來。這些機制和制度性安排對建立和諧勞動關系和和諧社會非常重要。我相信今后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一定會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結合我國國情,加強現代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
胡總書記最近在一個會議上講,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一定要借鑒國際的經驗和教訓。的確,雖然我們在中國做“中國的事”,但必須要有世界的眼光,一定要放到世界中來看中國,做中國的事。不管你自覺還是不自覺的,人家都把你中國做的事同世界連在一起了。“十二五”期間我們在城市化進程中會面臨更多的挑戰。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就業壓力,技能人才短缺,激烈的國際競爭等等。我們對這些挑戰要有清醒的認識和積極的應對。
最后一點,關于農民工進城和安居樂業。我想說的是,這不單純是一個進城務工和有無住所的問題,而是一個涉及社會公平公正的問題。人人都應有平等享有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權利和平等享有發展成果的權利,即平等的參與權和平等的分享權。說到底我們要的是和諧城市化,最后得到的應是更多的社會公平公正和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