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近日舉行的養老服務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多位來自社會保障領域的專家建言,在快速老齡化背景下,留給我國應對老齡化的時間已經十分緊迫,而“十三五”無疑是關鍵時刻,建議國家層面盡快利用這個窗口期進行政策調整。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介紹說,根據預測,2035年全國將有4億老年人。今年以來,他所在的學會對京、浙、蘇等十多個省市的養老現狀進行調研,專家們的共識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和“少子高齡化”等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政策保障、養老保險、養老服務等多個層面都需要破舊立新。
在鄭功成看來,首先要理順的是關于老年人管理的問題。當前我國對老人管理是以群體來劃分,既有由黨的系統負責管理的老干部與技術人員,也有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的城鄉弱勢群體,人社部門還對一些企業退休人員負有責任,還有軍隊自行管理的退休軍人,而農村老年人則缺乏明確的管理部門。這樣的模式既不公平,還造成資源浪費和行政效率低下,必須盡快調整。
鄭功成建議,既要理順各個職能部門的關系,又要全面推行養老服務社會化,特別需要重視發揮社會組織與市場機制的作用。政府要托住困難老年人的民生底線,更要智慧地運用公共資源和相關政策來引導市場與社會資源投向養老產業。針對家庭內部代際關系日漸松馳和將老年人視為弱勢群體的不當觀念,有必要將維系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助保障機制和鼓勵老年人建立互助養老機制作為綜合應對老齡化的重要內容,并有具體的政策措施加以規制和促進。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認為,為了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我國需要實行職工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養老金待遇的正常調整機制。尤其是要制定穩妥的延遲退休政策,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