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起,清遠市擴大了“黃標車”的限行區域和限行時段,過渡期之后正式開罰,一次處罰200元,扣3分。對黃標車限行加碼,不止發生在清遠。據公開資料統計,今年初到目前,廣東至少13個地市擴大了黃標車限行區域和時段。汕頭也已提出,今年要將限行面積比例由現有的15%擴大到30%以上。
按照國家2013年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2015年廣東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區所有黃標車,2017年基本淘汰全省范圍的。珠三角達到強制報廢年限的黃標車去年已基本淘汰完畢,剩下的是“硬骨頭”。29日,環保部通報了2015年1至8月各地黃標車淘汰進展情況,廣東完成任務量的70%以上。2013年以來,大氣污染問題在中國主要大中型城市集中爆發并持續發酵。在嚴重霧霾天氣背后,機動車尾氣排放被認為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因素。曾對大氣污染源開展解析工作的廣州、深圳也發現,廣州市PM2.5有21.7%來源于機動車尾氣,深圳則有41%。據測算,一輛普通黃標車的污染物排放量大致相當于20多輛國四標準車的排放量,占廣東汽車總數10%的黃標車,排放了全省近半的汽車污染物。整治黃標車,無疑成為當下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之一,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大了對黃標車的限行和淘汰力度,進一步壓縮了黃標車的“生存空間”。
“限黃”是減少排放、治理污染的大勢所趨,環境保護已經沒有退路。但因為黃標車報廢涉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博弈與平衡,使得這項工作進展耗時長、難度大。最難的地方就在于黃標車提前報廢的補貼低,黃標車主寧愿選擇把車扔在那里占車牌,或者將就著繼續用,也不愿意去淘汰或報廢。單純通過限行將黃標車“趕出”城市中心,固然可以緩解一時之困,讓空氣質量得到提高,但從長遠來說,對黃標車應該有合理疏導方式。比如,除了報廢和淘汰,還應該允許一些已經達到要求的柴油黃標車,通過加裝尾氣凈化設備的方式,實現“黃改綠”。這既能減輕對環境的破壞,也能達到黃標車再利用的目的。
當然,黃標車整治只是環境保護其中的一環,如何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對于環保部門而言,同樣是個難啃的“硬骨頭”。老舊車淘汰緩慢、尾氣年檢走過場、油品質量難達標……不僅機動車總量龐大導致大量排放,還有諸多隱形的“黑手”侵蝕著減排效果。其中,油品質量升級須以公眾健康的大局為重,摒棄地方和行業利益保護。在油品質量升級的過渡期,也需從考核指標和機制建設入手,使油品質量升級成為地方政府、相關行業的主動行為。如何有效執行價格政策,保護消費者利益,是油品質量升級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消費者買了單,油品質量是否真正“升級”,顯然需要政府加強油品生產、批發、零售環節質量監管力度,嚴格市場準入管理和產品質量監督檢查,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與此同時,市民樹立環保意識同樣重要。市民生活需求擺在那,不能不讓市民買車,只能通過限號的方式限制機動車的快速增長,那么,提倡市民低碳出行,使用新能源汽車,便成為不錯的環保出行方式。
在機動車數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機動車污染防治要靠調整機動車結構,也要靠高質量低硫油品來保證,要靠強化對其檢測手段,也要鼓勵民眾樹立環保出行方式。因此,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必須大力提倡創新方式并且形成多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