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9月29訊 9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8》發布會在京舉行。藍皮書提出,我國“亞健康”城市仍占九成以上,資源緊缺、環境污染、供給不足、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或“亞健康”現象依然普遍。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提質減速的新常態,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創新城市發展模式則成為我國城市主動適應新常態的必然選擇。然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部分城市過度擴張或超載擴張,資源緊缺、環境污染、供給不足、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或“亞健康”現象依然普遍。藍皮書對2014年除拉薩市、三沙市、海東市以外的287座地級及以上建制市的健康發展情況進行了綜合評價。
根據評價結果,深圳、北京、上海、佛山、廣州、蘇州、珠海、無錫、鄂爾多斯、杭州等十座城市居2014年度城市健康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0位。其中來自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別為4座、4座和1座。深圳市的健康發展綜合指數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1。總體來看,與2013年度相比,2014年全國城市的健康發展水平有小幅上升,尤其是健康社會、健康環境和健康管理方面表現突出,但健康經濟指數下降幅度較大,較2013年下降了15.32%,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的下行壓力。
全國共有26座城市處于相對健康發展狀態,包括深、上海、紹興、佛山、蘇州、杭州、泰州、廈門、南京、東營、中山、長沙、無錫、沈陽、鎮江、南通、揚州、淄博、煙臺、惠州、溫州、克拉瑪依、福州、威海、湘潭、昆明等城市。其中,來自中東部地區的城市共21個,占全國健康城市數量的80%,來自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城市分別為2個、2個和1個。而綜合排名居前10位的北京和鄂爾多斯則未進入健康城市行列。上海、杭州、克拉瑪依等城市連續兩年達到健康城市標準。此外,健康經濟排名前10位的城市僅有3個入圍健康城市序列,表明經濟發達城市的經濟績效與城市健康發展失衡嚴重。總體來看,2014年無論是城市健康發展的整體水平還是健康城市的數量都有所上升,然而,當前全國287個地級市處于健康發展狀態的不到十分之一,亞健康城市仍占全國城市的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