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設美麗鄉村、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文化部加快推動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十五”以來,中央財政先后投入40多億元建設了1086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2.42萬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不斷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努力形成“人員互通、資源共享、服務聯動”的格局,逐步實現縣域公共文化服務的統籌、規范和均衡發展。
二是發揮傳統文化資源的特色和優勢,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文化支撐。大力加強傳統村落建設。先后公布了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涵蓋31個省(區、市)的2555個村落。2014年以來又先后啟動了兩批共151個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項目。加強對優秀鄉土文化的挖掘和培育。命名442個縣(縣級市、區)、鄉鎮(街道)為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加強對地方戲曲的保護與傳承。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
三是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文化活動,開展“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和“大地情深”——國家藝術院團志愿服務走基層活動,2014年共實施500多個文化志愿服務項目。各地鄉鎮文化站組織農村群眾開展各類文藝活動達45.6萬次,發現和培養了一批農村文化能人,使農民群眾真正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角。
四是整合各類文化惠民項目和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3.55萬個分中心、支中心和鄉鎮(街道)基層服務點,70萬個村(社區)基層服務點。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已在農村鄉鎮建成31377個標準化公共電子閱覽室。“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已在草原牧場、邊貿集市、海疆島嶼等建設了3104個數字文化驛站。實施流動舞臺車項目,為976個中西部縣級劇團配備了流動舞臺車。
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主要有以下體會:一是堅持服務大局,統籌推進。要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大局,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二是堅持立足實踐,做好頂層制度設計。及時總結基層經驗,加強政策指導,是實現公共文化建設統籌發展、均衡發展的關鍵。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不相同,風土人情各異,農村文化建設應根據各地實際,體現地域特色。四是堅持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應以制度創新為重點,通過整合基層文化資源、拓寬社會參與渠道、完善評估和監督機制等措施,為農村文化建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