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9月4日,2015成都國際車展即將開幕,再次聚焦業內目光,究其原因,中西部市場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第二增長極”。數據顯示,區域市場中,東部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但是隨著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市場增速放緩,其比重也不斷下降。而中西部地區市場份額則快速上升,8年來中西部地區市場份額合計上升了12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其份額將上升至50%。對此,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發表了對中國汽車品牌的看法。
蘇暉認為,現在中國品牌大有希望,在他今年走過的20多個城市,越往上層中國品牌的理論越強,但市場并不好,包括北京,越往下到省會城市再到地市到縣鎮這一級城市的市場越好,中國品牌越好。市場對中國品牌車的需求不是像媒體分析認為的——當前形勢股市沒錢了花點錢買車,跟中國品牌輿論有很大關系,哪個地區的輿論非常強,一傳十十傳百都去買中國品牌車,跟當地的社會輿論有很大關系。
蘇暉表示,應該從兩個因素考慮中國品牌,即中國的兩個最大國情:
一是中國有13.6億人,將近14億人,它的需求必然是多元化,不是都喜歡豪華車,也不是都買得起豪華車,不是非得都買進口車或者都買合資車。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在擴大,已經到41%,原因不是簡單的中國品牌經濟實用這么簡單的概念,而是觀念的轉變;
第二個大的國情,中國東南西北經濟發展極其不平衡,不像歐洲也不像其它一些西方大國經濟比較平衡,中國的大城市和中城市、中城市和縣鄉鎮經濟不平衡,延安是陜西相對經濟比較落后的,而且主要靠石油,但是它的汽車市場需求、對中國品牌需求非常強,這跟當地的輿論有很大關系。蘇暉認為,越往下越體現中國品牌的發展,這不能說是壞事,都到上海、北京買車就好,到縣級村買就不好,不能這么談,這是國情決定的。
蘇暉指出,中國汽車品牌從市場上講有三點缺失:
第一缺品牌。蘇暉說,長安有一款CS75供不應求,在北京托關系也買不上。中國品牌為什么達到這樣的水平?以長安為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研發上,圍繞著中國品牌汽車的開發工程師從國外招聘——所以還應以研發為中心,中國品牌不管多強大,產品是核心中的核心,有了產品到什么時候都沒問題;
第二缺口碑,中國品牌非常缺品牌車型的口碑,缺汽車營銷的口碑。地級市、縣級市,甚至鎮里的很多老板都不是開合資的或進口越野車,都是開的瑞虎,而且對瑞虎評價非常好。這些品牌社會上沒有聲音,這些車型沒有聲音,遠遠不如合資車,所以有了好的產品還得有好的輿論;
第三,缺魄力。蘇暉認為,中國品牌不能一味沒有信心,信心非常重要,得有魄力。什么魄力?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發展,包括研發創新、行業創新、營銷創新、產品創新。蘇暉表示,自主創新是一個志氣或者爭一口氣的問題,我們應在營銷上創新,拿出更多不同于4S店特點的,而不是一味學4S店,應該有信心有魄力。蘇暉說,4S店是非常好的營銷模式,只不過我們把其中的不合理做法去掉,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一定會做得更好,我們要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創新出更現代、更有水平的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