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使命揚帆遠航,到鄉村去播種人生希望……”昨日上午,王大闖哼著這首新學的歌曲,走進培訓教室,開始了一天的課程學習。(8月10日荊楚網)
這是今年湖北省新招錄去農村中小學任教的教師王大闖的內心情感,王大闖就像他的名字那樣敢“闖”,卻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闖到繁華的大都市,去做一名都市白領,而是“闖”到了偏遠鄉村,去做一名鄉村教師。可以說他的“闖”不在于物質層面,是精神上的“闖”勁,是值得人人點贊的“闖”。
據悉,像王大闖一樣,今年湖北省招錄有教師夢的大學畢業生近4000名,都將到全省各地的農村初中、小學任教,而且湖北省出臺一項創舉: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不含縣城)新錄用教師實行“國標、省考、縣聘、校用”的新機制。新錄用教師實行年薪制,在邊遠貧困地區任教的,每人每年3.5萬元,在其他地區任教的每人每年3萬元,使用事業單位編制。而教師住房公積金也納入財政保障范疇,還給骨干教師每月補助600元。
湖北省為加大農村教育出臺的新舉措吸引了廣大莘莘學子投身到農村任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村教師的短缺,其要點在于政策的“播種”,種出了希望,讓廣大畢業生有了投身農村教育的熱情和信心。
政策“播種”要及時“入土”。政策是推動各項工作的“指南針”,既能指引方向,又能推動工作順利開展。說到這,讓筆者想起了一個現象,以往農村教育總是靠支教,都是在用奉獻和熱情推動畢業生區農村支教,其結果卻走向了另一面,隨著畢業生支教農村后的熱情隨著歲月和環境慢慢“冷卻”,他們很多人開始紛紛離開,使得農村教師流動不穩定,一撥又一撥,一波波的來,一波波的去,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延續性和穩定性。這一現象告訴我們,熱情和奉獻只能支持一時,只有政策才是長久之計。湖北省出臺新政策正是借鑒于此應運而生,及時的將政策“播種”于鄉土,在農村中發芽,為農村的教育孕育著新的希望。
政策“播種”還要落地生根。效果行不行,關鍵看政策,政策落實到位,效果就明顯。如果政策“種”到農村的土地上,但是并沒有扎下根來,那么不久好政策就會在農村的土地上“枯竭而死”,政策形同虛設。因此,湖北省為了農村教育而出臺的新政策,必須還要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保證新出臺的政策能夠及時的“扎根”于農村,形成長效機制,保障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的穩固,激發農村教師的熱情,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農村教育需要我們年輕人,需要剛畢業的大學生,政府應該在農村土地上將政策“播種”好,吸引更多的有為青年,投身農村教育,播種人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