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北京的豪宅價格已經進入每平方米十幾萬的時代,筒子樓作為城市的另類記憶并未淡出人們的視野。從20世紀80年代的電影《夕照街》,90年代的電視劇《天生我才》,到前些年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師友結集《筒子樓的故事》,都依然能在今天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畢竟不管是學校還是機關、企事業單位,都不乏這樣的過來人。
煙熏火燎、堆滿雜物的走廊,南北兩側肋骨式的房間,昏暗潮濕、臟水四溢的盥洗室,飯點時飄蕩著天南地北菜肴的混合氣味,相信都會深深烙印在深刻感受過“筒子樓”生活的人們腦海中。
筆者1987年研究生畢業留校,分配的就是筒子樓宿舍?;匚恫畈欢嗍甑耐沧訕巧?,百味雜陳,最先涌上心頭且揮之不去的竟是當時圍繞這種蝸居的明爭暗斗。
當時留校的青年教師,住宿條件是本科畢業生4人一間宿舍,碩士研究生畢業3人一間,博士生畢業2人一間。學校把當時兩棟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二層老式辦公樓,以及兩棟學生宿舍樓各一整層,約百余間房子作為青年教工宿舍。
位于學生宿舍的房間面積有14.2平方米和15.5平方米,兩棟辦公樓改成的宿舍面積也不一樣,有一棟是每間15平方米,有一棟是每間16平方米。為了能夠盡量分到大一點點的房間,大家真的像某春晚小品里說的,很“計較一米兩米”的事,為此各顯神通,找行政辦、找房管科、找熟人……
住在筒子樓的青年男女,絕大多數都是快要登記結婚甚至已經結婚幾年的人,如何把筒子樓宿舍變成自己兩口子的小天地,簡直就是工作之外的頭等大事。
有一對畢業留校的雙職工,男女雙方各自住在私人一間的集體宿舍。為了能夠有一件屬于自己兩口子的宿舍,找學校領導磨破了嘴、跑斷了腿也沒著落,實在是僧多粥少,領導也沒辦法。于是就自己絞盡腦汁想辦法。男方同屋四人中有一位家在北京,一位跟外單位的女友也準備結婚,對方解決宿舍,剩下一位可就難辦了。女方有3個同班男同學也留校,正好同宿舍,放了兩張單人床和一張上下鋪,正好空余一床位,女方便跟老同學商量能不能讓跟她丈夫同宿舍的老師搬到他們這兒來,這樣他們兩口子就能有自己的一間宿舍了。其中兩個同學表示沒問題,但有一個外出鍛煉沒在北京??斓缴塘亢冒峒因v房的時候,外出鍛煉回京的那位死活不同意,幾方當場鬧急了眼,差點動刀子,以致若干年后都不往來。
我有一師妹,晚一年留校,也住筒子樓的集體宿舍。男友在東海艦隊服役,兩人登記結婚。師妹以男友來京探親為由,向學校申請借用一間宿舍,經過層層批示,學校房管科終于在筒子樓里騰出一間空房借給師妹,聲明借用期為兩個月。兩個月到期后,男友正辦理調動回京工作手續,所以也時常來北京,師妹也就沒交房子。房管科的人于是三天兩頭找她退房。她沒事也不敢在屋里呆著,更不敢上辦公室,只好每天一早就鎖門,去北圖看書或干脆進城逛街。這樣東躲西藏混了兩個多月后,有一天她和男友正在校園里溜達,忽然聽到一聲大喊:“她在那兒!”抬頭一看,幾十米外一棟辦公樓下,一位房管科的女干部正指著她招呼同事準備來問罪索回房間鑰匙,師妹立馬拉著男友落荒而逃……
一直過了半年多之后,男友調到北京,部隊單位給解決了宿舍,他們倆才結束了這段狼狽的日子。
我們師兄弟三人分到一間16平方米的筒子樓,大師兄喜靜煩鬧,教研室辦公室一般每周只有一個下午大家才集中開會,平時沒人,他干脆直接搬進去。這樣宿舍里就剩下二師兄和我兩人。過了兩年,大師兄找了一個家境不錯的北京女孩結婚,搬到岳父家過上幸福生活。筆者也領了結婚證,二師兄有耐性,找了一個在校生女友,結婚還早,便接大師兄的班,主動搬到辦公室去住,反給我這個比他們年齡小的師弟騰出房間,大仁大義令樓道里的同仁眼熱。
好笑的是,剛工作不到兩個月,就收到老家鎮中學的一封募捐信,先是大段的恭維,盛贊筆者如何功成名就,接著訴苦該校條件如何困難,青年教師目前只能做到每人安排一間單身宿舍,希望筆者帶頭捐款,為家鄉的母校解難。最后還表示,如果不予以支持,今后子弟想到鎮中學就讀會特別對待。其實筆者中學直接進入縣城高中,該校門朝哪兒開都不知道。
當時閱后苦笑,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