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份,常州武進一小區內多幢居民樓外墻出現裂縫,深灰色外墻上突然被“文”上各種不規則的白色條紋,因為其樣子怪異,網友戲稱其為“繃帶樓”。而這幾天,有網友發帖稱,南京出現了一片“補丁樓”。記者探訪后發現,這是一片經濟適用房,目前還沒有交付,外墻體表面就出現了裂紋。尚未交付的住宅樓,被貼上了一塊塊“補丁”,又是什么原因呢?(6月2日《現代快報》)
“補丁樓”、“繃帶樓”是否安全,建設方說了不算,居民說了不算,網友說了也不算,需要依法經過權威機構鑒定,依據科學數據得出結論,才可靠、可信,也才能說服人。所以,當務之急不是給居民樓纏“繃帶”、打“補丁”,可建設方卻急著打“補丁”,質量監督部門也沒有人站出來說句話,這事有些詭異。
經適房質量差是老問題。“補丁樓”恰恰是經適房,購房戶有理由也有權利要求對住房質量和安全進行鑒定。
小區內多幢居民樓外墻出現裂縫,施工方已經在給樓房打“補丁”,樓房質量問題擺在眼前,購房戶還沒有住進去就開始維修,再過些時日,豈不又要維修?那么這些樓房到底要花費多少維修費呢?這些費用又由誰來承擔呢?顯然,當樓房交付以后,建設方可以以經過驗收,質量沒有問題,不愿意承擔維修費用。結果,居民吃虧。
“補丁樓”到底是否影響安全,是個大問題。一旦裂縫太厲害了,墻體剝落,掉下來的墻體會不會砸傷人,鬧出人命,是個未知數;另一方面,如果遭遇地震、臺風、龍卷風等,由于樓房已經裂縫,“樓裂裂”會不會坍塌,誰敢保證?決不能因為建設方說“不影響安全”就相信了,否則,他日釀成大禍,相關人員將吃不了兜著走。